公共品的悲剧

时间:2022-09-02 10:25:09

公共品的悲剧

伊甸园正在消失。在伊拉克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是一片广阔的沼泽地带,盛产稻米和鱼类。在传说中,这里就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但是现在,这个伊甸园已经由于排水道的兴建以及上游来水的减少,变成了一片有利于美军坦克长驱直入的荒漠。残存的一小点沼泽,也很有可能在10年内完全消失。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只要翻开报纸,就能发现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它们都可谓触目惊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阅读此类新闻的过程中也都经历了一个“心理强化”的过程,典型表现就是在一开始看到类似消息时,我们会感到惊讶,但只要时间一长,都难以在人们内心激发出更强烈的情感了。

但是河流们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坚强,相反,它们越来越脆弱。英国环境作家弗雷德皮尔斯在收集剪报的过程中,发现像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和格兰德河这样的大江大河都变成了沙地中的涓涓细流,这使他觉得:“单个来看,这些报道都十分有趣;但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全世界的江河正在发生某种剧变。”于是他产生了写作本书的想法。

作为一个江河的痴迷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弗雷德・皮尔斯走访了世界各地,了解到更多的情况。在约旦河到达约旦之前,以色列入正在用管道把它抽干;恒河流域连年干旱,因为印度在旱季抽干了这条圣河中所有的水;伟大的阿姆河号称中亚的尼罗河,被改变了流向,引入沙漠之中,导致成海干涸。绝大多数地图上标出的成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海)的海岸线,距离现在的海岸线已经有数百英里之遥。

何止是地上的河流不再奔腾?水井也在干涸,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所抽取的地下水,需要两千年的降雨才能加以补充;在印度,农民们如今需要在岩石层里开凿超过半英里深的井,往往还找不到水,而他们的父辈从前用一个吊桶就能从井里取水。同样的情况在中国的腹地华北平原一样存在,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华北平原的农村处处掀起了打机井的新高潮,因为快速下降的地下水位让老机井都走向了报废。

所见所闻都让弗雷德・皮尔斯忧心忡忡。在中国,他看到仅仅过去50年所修筑的黄河大坝,其总规模就相当于13条长城,但是这对于多沙的黄河来说,根本不是一条长远的治理之道。在美国,菲尼克斯的300多万居民虽然生活在沙漠里,但是挥霍起水来毫不在意,他们不但造出大量私人湖泊,开发商还争相提供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繁茂的花园和高大的喷泉,这一切的代价是科罗拉多这条大河被抽成细流,入海水量下降到几近为零。在印度,村民把水井越打越深,把水卖给工厂和无水可喝的居民,根本不考虑明天是否还有水可用,弗雷德-皮尔斯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悲剧”,每个人都在追逐短期财富,即使损失他们长期的、共同的未来也在所不惜。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水是被工厂消耗掉的,但是弗雷德・皮尔斯在书中却告诉我们,今天,70%从河里和地下抽取的水被用来浇灌6.7亿英亩的土地,生产出全球1/3的粮食,因为在“绿色革命”后普遍种植的矮秆小麦等高产作物都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世界的粮仓填满了,《人口论》的作者马尔萨斯因此长期被一些现代经济学家嘲笑,因为他的预言看来只是个空话,但是,一扇门打开,就有一扇门关闭,河流的干涸,尤其是地下水的消失,将带来比粮食匮乏更为严重的后果。根据弗雷德・皮尔斯的估计,仅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三个国家,每年就有1500亿到2000亿立方米的水缺口无法得到补充。地下水的干涸将是灾难性的,而这一危机并未被政府或者援助机构摆上议事日程。

没有人知道,哪一棵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长期以来,人类只是将水单纯视为“可资利用”的客体,而今天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水文伦理观。本书最后,作者写到西班牙人为反对调引埃布罗河而发起行动,他们的行动理念是“珍爱水,尊重河流”。当然,如果要寻找一种最有效的使江河避免枯竭的办法,那就是古老的、老生常谈的,但被今天的物质充裕世界所遗忘的生活理念――节约、简朴。

上一篇: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印度软实力发展“龟兔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