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时间:2022-09-02 08:38:10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拥有强大的应用发展空间。本文对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机电技术;机电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高度创新带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前进,包括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在机械工程这个领域中,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以及其机械工业中逐渐渗透出来的“机电一体化”,将机械工业的产品机构、技术结构、构成和功能、生产加工方式,以及这一列流程的管理体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是机械工业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迈向机电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台阶。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分析

1.1广而强的应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母体,以实践机电产品开发和机电过程控制为基础的技术,是可以渗透到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普遍应用性技术,几乎不受行业限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以信息化为内涵智能化为核心,开发和生产了性能更好的功能更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和产品。

1.2多层次的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是将工业产品和过程利用各种技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种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技术)的协同和集成,强调层次化和系统化。无论从单参数、单级控制到多参数、多级控制,还是从单件单品生产工艺到柔性及自动化生产线,直到整个系统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都体现在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应用中。

1.3整体的最优化

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其相互交叉融合的优势,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低损耗、低污染、省时省力等等。如采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管理等高科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后,各企业就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工艺设备,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2.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2.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

交流传动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开放式控制系统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机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光机电技术的发展应用

光学技术的引用,对于光学技术先人的优势的发展实现来说,可以有效的改进机电技术中传感系统、动力系统(能源系统)与信息的处理系统,光电技术的推广对于机电产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2柔性化的自律的分配系统化

在机电技术产品的未来前景里,执行和有效的控制系统是有充足的冗余度,并且有很强的柔性,对于处理突发事件,其能进行较好的解决设计,所以,被设计成为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的运作环节中,各个相关子系统是完全可以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之间又是为同一个总系统进行服务的,并且有自身独立的自律性,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对策反应。

3.3智能化的全息系统化

在机电技术产品的发展全息性的特点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种趋势的发生主要归功于模糊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别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中的软件和芯片技术。不但如此,机电技术系统中的层次化结构也有原有的简单模式转变为复杂的、比较多的冗余度双向联系。智能化的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机电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方向性的改变。

3.4仿生物系统化的生物软件化

在日后机电技术的装置对于信息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并且在结构上也是处于静态时的,但是又有其不稳定性,相反的是其动态工作环境中却属于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类似于活生物,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走向涵盖生物系统化,但是想走好这条道路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3.5微型化的微型机电化

在半导体的器件制造的利用过程当中的蚀刻技术的应用,已经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了亚微米级机械元件。在实际产品中体现这一技术,就可以将机械部分与控制器进行区分了。这时候机械与电子就可以相互融合,传感器、机体、CPU、执行机构等集成为一个整体,体积也会有所减小,并且组成了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的机械学也是机电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4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与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有利实现整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梁俊彦,李玉翔.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9.

[2]孙洪平.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与运用[J].民营科技,2009.10.

[3]陈晓芬.机电技术应用前景给我们带来的思考[J].科技传播,2009(3).

上一篇:浅析机电暂态仿真中振荡中心的识别方法及应用 下一篇:关于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