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足三里对大鼠胃运动调节作用的研究

时间:2022-09-02 08:25:21

按揉足三里对大鼠胃运动调节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以中医推拿技术中常用的按揉法刺激“足三里”对大鼠胃运动的调节效应并初探其作用机理,为中医推拿基础性、实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不同胃运动状态下大鼠胃内压,观察按揉与胃运动相关的“足三里”穴对胃内压的调节效应。

结果:按揉“足三里”穴对正常生理状态下、胃运动增强和抑制状态下大鼠均有升高其胃内压的效应(P

结论:按揉大鼠“足三里”穴以促进胃运动为主,其作用机理可能也与孤束核的激活相关[1]。

关键词:按揉法胃运动足三里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31-01

近年来,随着中医推拿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基础、机理、动物实验等方面开展了一定的研究[2]。但相比其他学科及应用技术来说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特别是在动物实验方面不够完善,这可能与如何对推拿手法进行量化等有关[3,4]。

因此,本课题拟采用中医推拿技术中常用的按揉法刺激不同胃运动状态下大鼠“足三里”,并结合电生理学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然后系统观察、分析大鼠胃内压的变化,以探讨按揉“足三里”对大鼠胃运动的调节效应并初探其作用机理,为中医推拿基础性、实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健康成年Sprauge-Dawley雄性大鼠45只,体重250-300g之间,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测量胃内压实验前禁食12小时,饲以5%葡萄糖盐水。

1.2仪器及药品。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E+,成都),该系统包括三通装置、压力换能器、生物放大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1%胃复安、0.01%阿托品、推拿手法在体检测仪(TY-TN1,天津)。

1.3实验方法。本项研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通过在大鼠胃内安置自制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胃内压由插管经三通装置输入压力换能器,将液体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生物放大器放大后,输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分别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按揉与胃运动相关的穴位“足三里”穴对胃内压的调节效应。

1.4麻醉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大鼠称重后,用10%乌拉坦进行腹腔注射麻醉(urethane,10-1.2g/kg)。

1.5胃内压记录手术。手术动物仰卧。上腹部剃毛,在剑突下腹正中矢状线偏左侧5mm处做一字切口切开腹腔,温和的生理盐水纱布推开肝脏暴露胃幽门部及十二指肠上段。将套在塑料导管一端,导管前端与之间留出一定空隙,在距离前端约5mm处用外科线结扎将两者固定。制成直径约为15mm的胃内留置气囊。胃囊内及插管内充满双蒸水,排除气泡。

手术后连续记录30min胃内压,待动物胃蠕动波稳定后开始实验。如记录不到基础蠕动波时可通过注射器经三通装置调节胃内水囊大小。胃内压由插管经三通装置输入压力换能器,将液体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生物放大器放大后,输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1.6实验程序。以中指指面按揉大鼠“足三里”1min、压力约为0.1kg、频率为50次/min(由推拿手法在体检测仪测定),按揉结束后观察大鼠胃内压的变化。按揉至始至终由同一个人操作。

正常大鼠的实验程序结束后,静脉推注0.01%的阿托品(0.18mg/kg体重),使实验大鼠胃内压平均保持在78.14±6.53mmH2O左右,如果需要再静脉推注维持量的阿托品,待药物引起的胃基础波动变为低平甚至消失后,重复上述按揉程序,继续记录胃内压的变化。静脉推注0.1%的胃复安(1.8mg/kg体重),使实验大鼠胃内压平均保持在130.24±7.72mmH2O左右,如果需要再静脉推注维持量的胃复安,待药物引起的胃基础波动变为低平甚至消失后,重复上述按揉程序,继续记录胃内压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采集数据,比较各组结果,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

2结果

我们观察了针刺“足三里”对不同胃运动状态大鼠胃内压的影响。按揉正常大鼠、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及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足三里”1min,对实验动物的胃内压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升高效应。

静脉推注阿托品后,大鼠的胃内压显著降低。按揉阿托品后胃运动低下大鼠足三里也能促进胃运动,增加胃内压。见表1所示。

静脉推注胃复安后,大鼠的胃内压显著升高。同样,即便在胃复安后胃运动亢进大鼠,按揉“足三里”仍能引起本来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胃内压进一步升高。见表1。

3结论

本实验中可以看出,通过中医传统推拿技术,按揉“足三里”穴对正常生理状态下、胃运动增强和抑制状态下大鼠均有升高其胃内压的效应,足三里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其与王氏[1]、李氏等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针刺相比缺乏其显著效果,这种结果可能与推拿手法的操作的渗透性、刺激度强度有关。NTS除了接受来自心胃等内脏初级传人信息之外。亦同时接受来自躯体部位的针刺感觉传人信息。按揉足三里引起的上述大鼠不同胃运动状态下胃内压的变化,其产生神经机制也可能与NTS激活相关,但由于实验经费、条件等限制,未做进一步研究,其调节效应产生的神经机制是否与NTS激活相关,将是下一步研究中丞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述菊,孙国杰,杜艳军.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向调节效应研究.中国针灸.2007,(11)

[2]李艳玲,常小荣.电针足阳明经对胃肌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4):304

[3]孙世晓,曹艳,李树学.艾灸足三里穴影响空腹猫胃运动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2):32.33

[4]李征字,俞仲毅,金勇等.按揉环跳穴对神经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中枢机制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

上一篇: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