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压药的常见误区

时间:2022-09-02 08:14:41

【关键词】 降压药;常见;误区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26-02

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 1.2亿人。这一数字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受到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高血压是我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对全国大规模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只有26%,服药率仅为12%,而拄制率则低至3%。不少高血压患者虽然经常和降压药打交道 ,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却是知之甚少 ,,以下的误区是经常见到的。

误区一: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病人,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的病人,由于高血压长期影响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的升高,仍不出现任何不适。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千万不能被这种“正常”或“良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误以为只要没有不适的感觉,血压就肯定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病人当血压降低后反感不适,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所以说血压的高和低与症状的多少、轻重并没有平行关系。若不进行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凭症状“跟着感觉走”,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

误区二:害怕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以控制血压。坚持长期用药者可以使血压降至正常或达到理想水平,可以减少或推迟对靶器官的损害,因而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长期不服药的患者则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可促进或加速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会引起致残或致死。有些人虽然已经发现了高血压,但却不在乎,甚至认为治疗与不治疗均无所谓。“一旦吃药即终身离不了,不能接受”、讳疾忌医、视药如虎,这些其实都是多余的顾虑 ,不能因噎废食。发现了高血压却不愿服药,那么高血压导致的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误区三:急于求成,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有些病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马把血压降下来,其实短期内降血压的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降得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能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一般来说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因为血压下降的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乏力不适症状,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甚至会诱发脑出血,这种情况尤其是老年人为甚。降压的原则是有效、平稳,特别是平稳更为重要,多数降压药要4到6周才达最高疗效 ,因此刚开始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千万不要性急。

误区四:治疗不按医嘱

不按医嘱服药包括:一、不按剂量服用,擅自加量、减量:如平时感觉无不适时少服剂量 ,一有头晕、头痛症状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的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致使病情恶化;二、间断服药,没有连续性: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服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治愈” ,自行停药 ,这种间断服药,不但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三、不按时间服药:比如大多数降压药都在清晨服,有些患者自行改为睡前服,这样容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病。正确的做法是:治疗高血压应按时、按量、连续性用药。

服误区五:药同时,不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有些病人有降压药服用,就什么也不管,还是照样吸烟、酗酒,这样的治疗是徒劳的。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口服用药的同时还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管理,即WHO所强调的夯实四大健康基石:合理营养、戒烟忌酒、适当运动和心理平衡。

误区六:盲目相信伪科学,不肯服药

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 ,不相信科学却相信伪科学和迷信。当前社会上降压方法甚多,比如降压鞋、降压表、降压仪等,有的病人信以为真 ,使用降压表后血压有所下降就停服降压药 ,这是十分危险的。目前国内外专家认定,只有降压药是可靠的降压途径,其他降压方法的降压作用未得到医学科学的验证 。还有一些病人迷信偏方治病。有些中老年人辨别能力不够,或因农村受经济条件所限制及缺医少药。人们迷信用偏方 ,诸如醋泡黄豆、醋泡花生、喝芹菜汁等食疗或偏方来治疗高血压 ,虽然有一定辅助效果 ,但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在正常值。这些都不可取。

误区七:迷信新药、贵药、洋药

目前降压药的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要以有效、安全、经济为用药原则,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都是片面的。只要能够控制好血压,就不应该拘泥药之新老、贵贱、进口与否。决定药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决非“降压效果”这一项。 虽然说便宜没好货,但在药品却不是这样,只能说最适合你的药是最好的药。而许多新药也往往缺乏大规模的实验,隐藏的风险和未知的不良反应也比老药更多。所以不要盲目追求新药、贵药 ,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应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 ,从人道主义的精神出发 ,尽可能为患者服用方便、效果好、相对价廉的药物 ,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 ,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结语:

高血压病是我国国民第一大杀手,目前我们国家高血压病人存在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偏低的现状。我们临床医生在一线工作的时候,往往发现许多病人虽然在服用降压药,但是在对降压药的认识及其服用方法存在许多误区。如果对此进行干预,那么高血压病的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将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荔波县永康乡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了解情况调... 下一篇:移动输液系统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