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释放出生命情感的活力

时间:2022-09-02 07:28:05

让政治课释放出生命情感的活力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不是灌输和束缚,其真谛是激发和唤醒。鉴于此,本人认为,应把情感教育充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释放出生命情感的活力,唤醒个体的心灵与自由,激发个体内在的天赋与潜能,点燃生命的火把,不仅使学生身心愉快,更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活力

案例:

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长的话也就百来年,我们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呢?

生甲:我不知道自己活在世上到底有何意义,所以我除了上课看小说,睡觉,真的不想干别的事情。

生乙:人的生命很脆弱,也许随时都会结束,我们应趁年轻享受生活。而且,我家有的是钱,长大后不需要为工作而发愁,所以我感觉读书没有什么用。人一生追求什么呢?有钱一定会快乐。

案例反思:

通过上面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

1.成长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在情感方面发展不良。尤以独生子女家庭为甚,过度宠溺致使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尊重宽容他人,不懂得感恩,不善于团结协作等。

2.传统教育的弊端。首先传统教学以学科为中心,“重教书、轻育人”。以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忽视对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养,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的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其次,在应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几乎是固定的模式、意料之中的课堂反应、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忽略甚至排除了对人的心灵的熏陶,对人格与人性的教育,对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当教学像制造产品似的工业化生产时,当学生的个性被深深压抑、兴趣被无情剥夺时,生命的活力就会慢慢地消亡,学生对政治课就难免产生淡漠甚至厌恶的心理。

3.生命情感的扭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揭示了教育朴素而真挚的真理。政治课不仅是知识课,更是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是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功能。但现实的政治课堂“假、大、空”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成为教学的常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课堂之外耳闻目睹的却是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现象。由于阅历尚浅,是非辨别能力不高,导致那些复杂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往往比学校的理论教育更有诱惑力,错误诱导了学生。

建议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政治课堂上要加强情感教学目标的落实。情感是认识发生的背景动力,对认识的发生、发展起推动和整合的作用。学生的健康成长呼唤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于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只有尊重学生情感,激发其积极性,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才能让政治课堂释放出生命情感的活力。

一、情感诱导

新课的导入非常关键,要尽量把学生的情感诱导出来。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学中可利用中学生喜欢的歌曲呼唤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通过音乐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在讲高二的哲学常识时就利用流行的音乐把抽象的哲理通俗化,还可以起到创设氛围、调整情绪、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等作用。如讲到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时候,利用《山不转水转》和《涛声依旧》导入;讲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时,利用《众人划桨看大船》导入;讲事物的因果联系时,用《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导入;讲精神的力量时,用《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等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活力四射。

二、情感激发

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由情感着手诱导学生,使学生在快乐、感兴趣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情感的激发需要教师的真诚、深刻和爱心。有人说:“教师的个人示范,对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自己要诚实守信,不虚伪;要遵纪守法,不迟到早退;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要注重赏识性教育,多表扬、激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因为师生的情感关系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与期望,且会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产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期望就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若师生之间情感冷漠,即使是合理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以便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情感抒发

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之后,就要顺势而下,抒发和展示学生的情感,如在讲“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奉献”的时候,当学生看完“感动中国”的人物――丛飞的故事,很多同学流泪,这时我乘机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感想,课后还要求他们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组织为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强化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不仅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情感教育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育目的,起着引导、激发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的政治教学要成为德育的主阵地,要用情感渗透的力量推动思想政治课充分释放生命情感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岚.给政治老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徐贵权.走进高中政治新课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3.王卫平.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M].三联书店,1999.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罗中学)

上一篇: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的成因与对策 下一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