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字语言教学的明确性

时间:2022-09-02 05:26:03

浅议汉字语言教学的明确性

【摘要】汉字是一种体系严密的表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象形。尽管现行汉字已经不象形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形的作用。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就要紧紧抓住汉字的“形”,发扬传统识字教学中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还要注意加强对比、创设情景、总结规律。

【关键词】象形,形象感知,意义识记,渗透文化

汉字是一种体系严密的表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象形。张志公曾指出:“不可小视汉字的‘形’所起的作用。尽管现行汉字已经不象形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形的作用”。[1]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记忆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字、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讲析字理。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达到1600—1800个,其中独体字约有230个。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就要紧紧抓住汉字的“形”,发扬传统识字教学中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还要注意加强对比、创设情景、总结规律。

1、图字对照,展示演变,重现汉字形象

我们知道,古象形字近似于图画,也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学生初学汉字,可以从象形字开始,因为象形字近似于图画,非常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识记。

即使有的汉字更加简化,但是它们的形状仍然与实际物体有相似之处。如月、日、雨、口、等象形字,这些字与自然界的实际物体相似,并且古今意义变化不大。我们可以将这些象形字的古文字写法与实物图片一起展示出来,学生图字对照,对字体的构造、涵义会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教师先出示口、耳、目的图片,再把篆文的口、耳、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知道这些字与所表示的事物有相似之处。教师接着板书篆文的羊、鸟、兔、日、月、水、火、竹,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说理由。学生兴趣盎然,在热烈的讨论中,12个生字的音形义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轻松地就学会了课后的“鱼、石、网、刀”几个生字。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象形的特点,将实物图片与汉字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从而欣赏汉字的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懂得了汉字的文化价值,提升了对汉字的欣赏能力。

2、动作演示,再现情景,深刻理解字义

由于汉字蕴涵丰富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字形想象字的本义,这是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的好方法。特别是汉字中有许多字动感十足,用动作演示十分形象,如“拿”“掰”“拜”等,即使是“望、”“瞧”、“眺”、“瞥”、“盯”、“瞟”、“瞄”等形声字,也可以用表情动作来显现。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的“拜”字时,我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再现情景,达到了对字义的深刻领会——

首先,我在黑板上出示“拜”字请学生认读;接着,又出示了“拜年”这个词语。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表演“拜年”的动作,要求其他同学边看边想:从他的动作中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有的说:“我发现拜年的时候,我们的两只手要握在一起。”有的说:“我发现拜年的时候,人还要弯腰鞠躬。”这时,一个同学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拜’字,其实就是两个‘手’字。不过,左边的‘手’字变了,因为,人要弯腰,所以,左边‘手’字的竖钩就变成了竖撇。”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被他们飞扬的思维感染着。我激动地告诉孩子们,古人造“拜”字时也是这样思考的,并且出示“拜”字的演变过程。孩子们在观看中不仅了解了“拜”字字形的演变,而且对先人的造字思维发出由衷地赞叹。这时,我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孩子们,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拜年呢?”同学们说给家长拜年就是给他们送去祝福,是对长辈的尊敬。最后又拓宽学生的思路,说出“拜师、拜访”等词语,进一步体会到这些词语都包含有尊敬的意思。

斯霞老师曾说过,“识字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要让学生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 [2]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不能生硬地灌输,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起来,在“动手、动眼、动脑”中理解体会蕴含其中的文化。

3、抓住形声,偏旁归类,感受造字规律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一般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一般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形声字占90%。形声字就是在一个合体字中,既有表义的形旁,又有表音的声旁。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对形声字进行分析归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记字形,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字形和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

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而汉字的形旁多保留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宀部、广部、阝(邑)部多与家居建筑文化有关;衤部、巾部、帛部多与服饰文化有关;礻部多与祭祀文化有关……只要阐明其文化蕴涵,学生将会更容易理解汉字的构成,为学生正确分析、记忆、运用汉字奠定基础。

从形旁入手,可以让学生从某种程度上学会“望字生义”,这也充分利用了早期汉字来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这一特点。虽然现在汉字字形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很多字体上看出意义来。如 “树、棵、松、枫”等字,根据他们的形旁就可以得知他们都与树木有关;带“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如:湖、波、浪、海、溪、流等;带“虫子旁”的字多指昆虫,蜻蜓、蝴蝶、蚂蚁、蜈蚣、蚊蝇等都属于昆虫。

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很多以前没有学过的汉字,看见声旁以后就会读了。如声旁为“喿”的“噪”、“燥”、“躁”等都拼作“zao”,声旁为“青”的“情”、“请”“清”“晴”等都读“qing”。虽然它们的声调不同,有些字有一点变化,但是大多数的字是根据声旁读音来读的。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到先人的造字智慧,而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也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参考文献:

[1]嵇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35

[2]陈月琴.小学语文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9-160

上一篇:以阳江海事局为例 探讨基层海事局新形势下的建... 下一篇:学好高中语文应养成哪些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