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9-02 04:54:35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单位组织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一个健康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必将有创新的管理理念以及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但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规范了单位的各项管理秩序,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的开展,保证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加强了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建立廉政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本文论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就目前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问题;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经费来源需要财政补助,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部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部2012年出台了“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2015年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2016年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进一步明确要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既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实施好内控,才能够防止舞弊、腐败的发生,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并加以规范化和系统化后,使它成为一个结构紧密、互相衔接、相互制约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序的开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用制度管权、 管人、 管事、 管钱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增单位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管控意识,遏制腐败现象,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可以使单位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符合各项财经制度,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等,单位全员参与,覆盖单位全部业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三)保障财政资产的安全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财政拨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能随意被处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使用其拥有的财政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在相互监督下合理的使用,各项支出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有效地防止了一些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保护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存在的现状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和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仅仅认为管理好财务工作、建立一系列财务制度就是内部控制,而没有覆盖到所有人员和单位的所有业务,没有把资金的运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与权力的规范运行结合起来。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指导性,但每个单位职能作用不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没有根据单位的新情况、新任务的出现而进行修订和改进,而是一劳永逸。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不合法;会计核算不符合制度要求,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财务与业务管理相脱节,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各项经费的收支核算工作,没有参与到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很难对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花费进行好的监督。

(四)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然依附于执行机构,行使其权力时没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单位内部审计、纪检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员,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很难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衔接不到位,信息不能共享,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增强内部控制观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干部管理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整个单位的工作负责。根据《会计法》第四条和《单位内控规范》第六条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上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在运行过程中要统一协调,切实把内控活动落到实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负责。并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内控的宣传培训工作,力争落实到每一个人,进而调动全部职工的积极性。在单位要以身作则,真正树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带头执行好单位内控。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根据《会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任何一个单位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根据新的变化和要求,不断的进行修订、改进措施,形成一系列完善的体系,使其适应当前单位发展的需要。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根据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找准单位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将制衡机制加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制定符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其次,要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配备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并且熟悉相关的财经法规,能够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经济业务。三是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四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业务规范化、标准化。五是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六是加强财务工作人员职道德教育,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职权。

(四)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定上,要有独立行使其职权的权威性,明确该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并定期组织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督促落实到位,在单位内部适时的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开,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品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单位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建立及时发现风险、有效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实施好内控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2013.

上一篇:王船山论李泌与陆贽 下一篇:情系生活,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