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9-02 04:47:39

不同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患有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利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3例患者采取序贯疗法,主要是前5d利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联合进行治疗,之后5d利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69.70%;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效果

儿童慢性相关性胃炎中其中80%以上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原因就是儿童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因此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治疗过程[1]。经过临床医学治疗以及研究发现,序贯疗法对于提高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的健康发育生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开始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下面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通过采取利用序贯疗法治疗和利用三联疗法治疗,进行分组治疗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1±1.7)岁,其中合并胃溃疡患者是7例,十二指肠球部胃溃疡患者是2例;对照组3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4.9±2.1)岁,其中合并胃溃疡患者是9例,十二指肠球部胃溃疡患者是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利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进行治疗,奥美拉唑0.6~1mg/kg・d,1次/d,阿莫西林 50mg/kg・d,分2次服用,克拉霉素15~20mg/kg・d,分2次[2],连续治疗10d。治疗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是前5d利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联合进行治疗,奥美拉唑0.6~1mg/kg・d,1次/d,阿莫西林 50mg/kg・d,分2次服用。之后5d利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进行治疗,奥美拉唑0.6~1mg/kg・d,1次/d,甲硝唑15~20mg/kg・d,分2次,克拉霉素15~20mg/kgod,分2次,连续治疗10d。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以后1个月的临床表现症状及其变更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胃镜检查患者的治疗情况[3],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准确的记录。

1.3疗效判断依据和标准 本次试验中患者的疗效判断依据和标准主要是:患者痊愈表现为,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检查发现患者的胃炎发生情况明显改善,胃溃疡也已经愈合;患者有效表现为,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检查发现患者的胃炎发生情况有所改善,胃溃疡基本愈合;患者无效表现为,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甚至病情更加严重,胃镜下检查发现患者的胃炎发生情况没有改变甚至病情更加严重,胃溃疡没有愈合。对于患者幽门螺杆菌是否已经完全根除的判断标准就是在停止服用药物治疗一个月以后,通过采用13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4],显示为阴性是就表明患者幽门螺杆菌已经完全根除。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的3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而对照组的3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只有69.70%。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者不同疗法治疗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结果对比[5]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疗法治疗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2.3两组患者不同疗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疗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我们发现在治疗组患者中,其中一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是出现头晕症状,1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1例患者出现纳差症状;在对照组患者中,其中一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是出现头晕症状,1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1例患者出现纳差症状,两组结果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慢性相关性胃炎中其中80%以上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原因就是儿童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因此对于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治疗过程。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使用标准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生率增加,同时使用三联疗法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胃内细菌负荷量以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都增加[6],因此临床上开始探索新的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药物和方法。随着医学发展,逐渐出现序贯疗法来进行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序贯疗法和标准的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比较,发现序贯疗法在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非常好,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率也很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澄.不同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23):27-28.

[2]杨勇,刘作义,张萍,等.两种不同方案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2001,07(02):20-21.

[3]伍成峰,蔡丹玲,张洪实.10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5):584-585.

[4]杨莉.中西医联合疗法与西医单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05(04):13-14.

[5]朱汉平.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前后中医证型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04.

[6]杨林青,窦逾常,逯遥.益胃散与丽珠维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09,33(21):2650-2651.编辑/申磊

上一篇: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DRGs分组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