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时间:2022-09-02 04:42:39

“高考改变命运”,这一句话曾经激励了多少农村学子鱼跃龙门。如今,重点大学却如同一座高墙,横亘在农村学子面前,要一跃而过,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曾有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该帖子一时间引起网友强烈共鸣。前不久,在中山大学举行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有教育专家介绍,寒门子弟上重点大学比例下降,全国985工程高校农村考生比例仅为20.8%,城乡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明显。而北京高校招生数据发现,考生父亲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其高考分数相差37分。

无可否认,市场经济的浪潮涌动,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越来越向大中城市集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连师资都已捉襟见肘,更遑论一流优秀教师!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提供的数字显示:“艰苦地区有92.5%的校长反映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流失,其中74.6%的校长反映主要流失的是骨干教师。”哪怕是在大中城市,诸多优质教育资源也是高度的集中,高昂的学费同样也让寒门子弟望而却步!

而某些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更是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平结果。曾有报道称,在一大城市的建筑工地上,两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同龄人相遇了,谈及以往,两人同年参加了高考,分数不分上下,城里人被重点大学录取,农村人却名落孙山,如今一个当了工程师,一个成了打工者……而更为极端的是,有的寒门之家,含辛茹苦地终于出了一名大学生,可就业后收入还不如一般打工者,怎不令寒门之家寒心?

诸如此类的动因,或许正在快速呑噬“寒门出贵子”的社会基础,诚然,我们似乎不能全面肯定“寒门出贵子”都是正面效应,但是,寒门子弟通过自身的努力拼博,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同时,也会为社会带来诸多的正能量,这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显然有其积极意义。

媒体评点:“寒门难出贵子”所寓示的,是底层群体向上纵向流动通道的堵塞,以及由此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造成了民间俚语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板结化社会。其结果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而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主题为“教育与中国未来”的论坛上,为什么提出了这样一个当今在许多人眼里早已见怪不怪的话题,“寒门”难出“贵子”,在有识之士眼中,或许它将影响中国的未来?(龚坚华,红网)

话题拓展:“寒门出贵子”应是社会正能量;拷问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流动与阻塞;给“寒门学子”留个人生出彩的机会;向上的通道……

(资料来源:红网、东方网等)

上一篇:听朴树,有多寂寞就有多感动 下一篇:小小窗口,连着群众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