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在成长的道路上躲避时光

时间:2022-05-13 12:05:46

朴树:在成长的道路上躲避时光

出道17年,只出了两张专辑,一共26首歌。从选择首都师范大学辍学,到签约“麦田音乐”;从2000年以一曲《白桦林》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到2003年发行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后选择淡出娱乐圈;17年的音乐历程中,朴树消失了10年。

有整整4年的时间,他一首歌也没写。曾经,艺人身份犹如一把枷锁将他禁锢;现在,朴树用了好几年时间让自己沉下来,想看清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是被这个行业半推半就地随波逐流、干些维持自己地位的事情,还是做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直言,“我现在有时候觉得挺庆幸的,2009年后跟这个行业保持点距离我觉得挺好的。我就觉得这几年太可怕了,中国这10年可能顶外国人活好几辈子,没时间沉淀,刚沉淀一点东西,时代就变了。就像一个速度巨快的跑步机,连站稳的时间都没有,还能沉淀什么?从我自己来说,我出了两张唱片,中间就已经隔了两个世界,到现在又隔了一个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在人们视野中消失10年却仍然让人无法遗忘的歌手,恐怕只有朴树一人。2013年10月26日,朴树举

办了自己出道以来在北京的首场演唱会,与戴佩妮合作,从《且听风吟》到《那些花儿》到《生如夏花》,用吉他谱出的纯粹音符,讲述着、重温着与青春有关的“树与花”系列故事。“其实我并不想用无数年做一张好唱片。我只是用这10年的时间找到一个好的做唱片的状态,一切顺其自然。”

作为绝无仅有的内地偶像歌手,朴树一直保持着与歌手身份不甚相符的低调。没有商演,没有唱片,没有绯闻,没有新闻,仅在一些少有的音乐节唱唱现场。他只想默默地唱歌,即使是开一场这样的演唱会也不想站出来多说说话,只“希望树与花演唱会的票能默默地卖光”。

“朴树是一个生活的聆听者,他似乎身在其中,又游走于之外,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听着,不改变当时的环境,同时收集着生活碎片。有一次他找我,说想拍阳光下风掠过树梢的那种状态。我想象的画面是‘绿色树阴下,他在细碎阳光阴影处’那种,谁知他说,‘别,这里面没有我,就是只有树、光影和风,我只是想记录这些就在身边而我们其实都不注意的画面。’”“我从不觉得朴树‘低迷’,那只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怕破坏了原本气息而小心翼翼的状态。”“树与花”演唱会导演董小树如此评价道。

“每一种植物都很完美,真的,如果让我做一种植物的话,老天爷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好好地去做它。”在经历了一场大病后,活得越来越像一棵植物的朴树体会最深的两个词是“健康”与“安然”。他说,如今在北京甚至全国,都很难找到像他这样生活作息良好的人了:早晨6点起床,吃早餐遛狗阅读,午饭之后午休,下午练琴运动,晚饭之后再是阅读,晚睡不晚于9点。间或有灵感,便创作,但很少会被人听到。“我过去写东西,那些感情基础很多来自于自我怜悯和自恋、好多小悲伤,如今我好像把那些东西很自然地冲洗掉了。现在我觉得整个人变得越来越自然,音乐也该是这样。”

很多人说朴树现在的状况或许是所有音乐人求之不得的,而一直独立创作自己音乐的他,就像一直回避着时光流逝的人,尽管十多年过去,人们依旧感慨于他的音乐,并认为这样的音乐在如今听来依旧时髦或依旧能触动内心,朴树也正是那个一直不被世俗伤害、不被时光俘获的纯净的音乐人。

热议锐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朴树的躲避与低调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置身于当下这个喧嚣的时代之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体味人生,才能完全投入地做音乐。只不过,这种自觉、这种对于简单与纯粹的追求在熙熙攘攘的今天是那么罕见,甚至显得格格不入。但无论身边的环境怎样,人总得需要这样一点自觉的精神与勇气,自觉地追求美,自觉地听从内心的呼唤,否则,又何以有经典的出现呢?(方青)

话题拓展:沉寂与沉淀;安然与自然;学会选择;成长的感悟;走向成熟;简单的美……

(资料来源:搜狐音乐、人民网、《新京报》等)

上一篇:“上帝粒子”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听朴树,有多寂寞就有多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