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1990―教育类论文概况分析

时间:2022-09-02 04:10:17

《地理教育》1990―教育类论文概况分析

为研究地理教育科研现状,本文对《地理教育》1990―2010年间出版的132期(2010年之前为双月刊,2010年开始改版为月刊)刊登的6 283篇论文(不含征稿启示、评刊活动启示、招生简章、通告和摄影图片)进行了整理。其中,纯地理知识类文章2 910篇,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类文章3 373篇。本文对地理教育教学研究类论文在1990―2010年间的数量变化、研究内容取向、作者群(第一作者)结构及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我国地理教育研究近20多年来的发展状况。

一、论文数量的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1990―2010年《地理教育》期刊教研类论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以1995年和1999年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同时期的地理教研类论文比重也大幅度提高。其中,1990―1993年间教研类论文数量在90篇左右,占同年期刊论文总篇数的比重约40%。受高考地理科目被取消的影响,1994年地理教研类文章数量下降到72篇,占该年文章总数的比重也降至30%,无论从教研文章篇数看还是教研文章比重看均是21年间的最低值。1995年,广东等部分省市开始恢复高考地理科目,地理教育教学科研重新受到重视,教研论文篇数上升到106篇,增幅达47.22%,占同年论文总数的比重达62%。

1997年以后,地理教研论文的数量稳中有增,1998年增加到147篇,教研论文比重近50%;1999年,教研论文篇数大幅增长,达242篇,增长率为64.63%,是历年来最高的,这与该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有很大联系。新课程改革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使地理教研的步伐加快。

2000年以来,教研论文的篇数稳定在150篇以上(2002年略低),教研论文的比重在60%左右。2003年起,教研论文数量年均达200篇左右,占文章总数的比重也始终稳定在一半以上。可见,近20年来,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在不断增强,地理教育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论文选题的分布特征

1.论文内容的分布

本文将《地理教育》1990―2010年的3 373篇教育类论文按照地理课程、地理教学、师生发展及其它4个方面进行统计。

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文章最多,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及教学改革等,达 1 864篇,占21年间论文总篇数的一半以上,即55.26%。研究师生发展类的文章713篇,包括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地理学习、师生关系等,占论文总篇数的21.14%,仅次于地理课程教法类文章。地理课程类论文427篇,内容包括地理课程目的、内容、设置与实施、地理课程标准(含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及地图、地理课程改革等,占教育类文章总数的12.66%。

以上三部分论文共计3 004篇,占教育类论文数量的89.53%。其它类文章主要涉及对地理教育的元研究、地理学科发展、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地理教育发展研究等。可见,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及学生地理学习是普遍受到研究者关注的话题。

2.不同时期论文内容的变化

从《地理教育》1990―2010年教育类文章内容的变化来看,地理教学类文章的比重始终是最大的;探讨地理课程类的文章比重在减少;与此同时,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及地理学习相关文章的比重不断上升。详见表1。

三、论文主题的变化分析

1.地理课程类论文

地理课程类文章始终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地理课程目的的研究为例,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地理课程目的的论文一直都有,总计191篇。尤其在1990―1992年、1997―2001年和2007年,论文数量出现三个高峰,每年都在10篇以上,其中1991年为13篇、1997年达22篇、2007年为15篇。

此时期关于“国情教育”的文章也比较多。1990年《地理教育》杂志专门开辟了“国情教育”专栏,当年共收录9篇文章,之后该专栏刊登了一系列国情教育的文章,内容涉及国情教育的含义、原则及对策等,如“国情教育刍议”(罗文,1991)、“国情教育浅议”(李晴,1993)、“国情教育的实施原则”(胡时,1991)、“国情教育的对策”(张璐、李占功,1991)等。

同期,关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文章也比较多,共计46篇。1993年第3期,杂志开辟了“环境教育”专栏,刊发了“中学的环境教育问题”、“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等文章;“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随着1996年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改革而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997年“环境教育”专栏下的6篇文章中有3篇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如“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初中地理教学”(余承惠、唐伟光);1999年又有7篇文章出现在该栏目。

与地理教材研究相关的文章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材评价和教材改革三个方面。1990―2010年间,《地理教育》杂志共刊载此类文章139篇,且文章数量比较稳定,这与该杂志根据不同时期课程改革需要,适时增设教材类专题栏目的导向密不可分。如1993―2000年,该杂志的“新大纲与新教材探讨/研究”专栏就刊发了70余篇关于新教材的分析、评价的文章;2001年,杂志又增设了“高中新教材”大栏目,其下设有6个子栏目;2003年,杂志增设了“教材新析”栏目;2004年,增设“课改热线”栏目等。

2.地理教学类论文

《地理教育》1990―2010年间刊发的地理教育研究类文章有一半以上都属于教学类,达1864篇,其中地理教学设计类文章共有397篇,占全部教学类论文的21.3%。其中,涉及具体课时的设计有366篇,探讨地理教学一般设计的有31篇。具体课时的设计包括教案、说课稿和学案等,其中1999―2005年是研究的高峰,每年有23~33篇;具体课时的教学反思类文章有30篇,每年1~2篇。一般地理教学设计的文章多集中在2001年后,每年2~5篇,2001年前仅有7篇。

应该说,教学设计类文章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常规选题,不同时期杂志根据地理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专栏,如1994年,设置了“九义新教材人教版教学设计”专栏,收录文章26篇;1999年,新增“教案选登”栏目,2000年改称“教案分析”,分别收录文章5篇和6篇;2001年,“高中新教材”大栏目下设 “教学设计” 子栏目,收录文章21篇;2003年,在“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大栏目下开设了“课例点评”和“新课设计”子栏目;2003―2006年“新课设计”共收录文章52篇;2006年,“课例点评”改为“案例(教例)选登”,该栏目保留至今,共收录文章78篇。

3.地理教师与学生发展类论文

探讨地理教师与学生类的文章713篇,占地理教育研究类文章总和的1/5强,其篇数仅次于教学类。其中,探讨教师发展的文章116篇,包括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素质(素养)分析、经验反思等;探讨学生发展的文章共计575篇,包括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等;此外还有22篇论文探讨师生关系。

以教师类文章为例,早期此类型文章数量不多,2003年后开始增加,每年稳定在10篇上下,其中2008年文章数量最多,达到16篇。从研究内容来看,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进行的探讨较多,如“地理教师应重视讲功”(杨秀让,1993)、“青年地理教师常见课堂错误浅析”(左伟,1996)、“21世纪地理教师的素质结构”(关伟,2000)、“地理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李丽、秦红阳,2009)等。教学经验反思类共有50篇,占教师发展全部文章的43.1%;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文章共有30篇,占25.86%;探讨教师素养的文章共有18篇,占15.52%;单独谈到教师某方面专业技能培养的文章有11篇,占9.48%。教师类文章的增多,与新世纪地理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密切关系。

4.其它类论文

除上述三大类文章外,还有对地理学科发展、地理教育元研究、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地理教育发展的研究、高师与中师地理教育以及地理活动研究等,共计369篇,占教研类文章总和的10.94%。

这里的“元研究”是指地理教育自身发展情况的研究,共有124篇。1994年文章数量最多,有13篇;2000―2001年、2010年数量在10篇左右;其它年份数量基本在2~7篇。

1990―1992年宏观研究地理教育教学的文章有8篇,属于地理教育理论研究的范畴,如“地理教育与地理教育学”(关伟,1990)、“美学原则对地理思维内容的诱导作用”(邓腾,1990)、“地理关键概念和地理学习心理阶段的启示”(袁书琪,1991)等文。1993年论文数增加到8篇;同年,由于取消高考地理科目,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地理科学家纷纷谏言。继《地理教育》1993年第3期和第5期发表的“对部分省市试行取消地理高考的意见”和“高考文科应将地理学科列入必考科目的建议”,1994年又有9篇文章述及当时地理教育的困境,如李德厚的“应进一步重视地理学科的教”、戴远程的“浅谈当前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吴履平的“中学地理教育展望”等文;1996―1999年共有论文19篇,研究集中于地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世纪地理教育展望和地理素质教育。2000―2005年共有论文42篇,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论文数量达到21篇,与后4年论文数量相当。这一时期,除了研究地理教育教学、地理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论文外,重新出现探讨地理教研的论文,并出现探讨地理教育与旅游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关系的论文。

2006―2009年共有论文16篇,主要是回顾地理教学发展历程、研究地理教学的特点;2010年,相关论文数量小幅增加,达到10篇,其中有4篇是具体的地理教学调查研究,有两篇文章研究《地理教育》期刊本身;其余文章是关于地理教育教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四、论文作者群结构分析

1.中学一线教师是研究主体

《地理教育》1990―2010年登载的3 000余篇教学研究类文章中,来自中学的共2 245篇,占论文总数的66.56%;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占23.16%;教研室的占7.32%;此外,还有出版社、工作室、地理协会和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等。其中,1995年,来自中学地理教师的文章占到总数的75.47%,为近20年来比重最高的一年;比重最低的2010年,也占到60.32%。可见,广大一线中学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研究的主体。

从文章的绝对数量看,1999年,来自中学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类论文有167篇,为近20年来最多的一年,之后稳定在120余篇,2004、2005和2010年约为150篇。

2.作者群分布广泛,但地区差异明显

从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来看,明确标注作者地区的论文涵盖了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显示了作者来源的广泛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其中江苏、山东、浙江、重庆、广东、四川、北京、福建和湖北等省市占到了全部论文总数的2/3强,达68.88%。

五、结语

总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随着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日益繁荣。教法和学法方面的研究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广大一线教师教育类论文数量最大;同时,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在新时期呈现出团队化和地域性的特点,出现了一些工作室和研究室之类的研究团队;在理论层次的论文中,高校院所是主要作者队伍,他们加强了对地理教学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总结和深化地理教育研究。从早期对地理教学大纲内容的解释说明到新世纪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分析解读,经历了从量的增长到质的突破、从发展到创新的历史进程。

上一篇: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素养培养初探 下一篇:虚拟地球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