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入港,长线未必钓到大鱼

时间:2022-09-02 03:31:35

近年来,中国港口建设处于高峰期,根据交通运输部《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中国内河及沿海建设完成投资1404.88亿元,同比增长19.9 %。其中,内河建设完成投资397.89亿元,同比增长18.9%;沿海建设完成投资1006.99亿元,同比增长20.3%。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440个,新增吞吐能力24585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2714万吨。内河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209个,新增吞吐能力8418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3986万吨。

港口建设耗资巨大,越来越多的资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游弋而来,港口的投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大型航运企业、码头经营商以及货主企业参与港口投资、运营,与港口企业实现战略合作,谋求保障其物流链的畅通。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港口码头基建的政策,民间资本逐渐成为港口建设的投资主体。

民资介入并非偶然

民间资本介入港口建设并非偶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政策上逐步放宽了对港口投资的限制,放开了对民间资本的控制,鼓励民间资本大量参与国家投入项目的领域。

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36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但该文件一直被业内指责为“仅存在于指导性文件层面”,并未提出具体的规划。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在“36条”的基础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其中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公路、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项目。”“新36条”虽然有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内容,但依旧被民企戏称为“玻璃门”,成为不能充饥的画饼。今年2月,国务院总理表示,“‘新36条’没有落实,民间资本进入就遇到‘玻璃门’、‘弹簧门’,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此后,国家相关部委纷纷出台实施细则,4月18日,交通运输部率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继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和交通运输新兴业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路、港口码头、航道等建设、养护、运营和管理。

随着政策条例的,一些地方民间资本开始试水港口业。江苏民营企业张家港华达涂层公司早在2004年初收购张家港旦复化工有限公司石化码头,投资6亿元兴建集装箱码头、仓储、剪切、配送、船运于一体的多功能钢材集散地配送中心。2008年,湖北第一个民资港口——赤壁陆水河航电枢纽工程动工,该项目为湖北的一个内陆港口,可通行1000 吨级船舶,项目总投资3.9亿元,赤壁市政府给出政策优惠,包括土地转让以及50年收费权等,以换取民营资金。

在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的沿海地区,民间资本也在渐渐渗透到港口的开放和建设中。2009年5月,华峰集团和温州港集团共同出资建设深水码头,并成立温州华港石化码头有限公司,在状元岙C区西段分两阶段建设一座10万吨级石化码头和20.4万立方米库容罐区及其配套设施。2011年5月,天津市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在南疆港区投资建设天津港圣瀚石化码头,这也是天津民营企业首次与天津港的合作。

对于民间资本陆续参与港口的开放和建设,一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环境恶化,许多企业原来经营的主业面临挑战,被迫寻找新的增长点。但他表示,从这几年各地民间资本的投资来看,由于中国民营企业总体上较弱,民间资本目前进入港口领域主要集中在沿海中小港口和内河港口,在大型港口中,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仓储、货物、集卡运输、报关、包装等业务上。

不温不火现况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项目。近日,浙江省筛选出441个重大项目,其中6个港口码头项目,向民间投资开展招商推介,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行业准入。尽管一边是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另一边是地方政府的多项政策优惠,但本该“热火朝天”的民间资本投资港口,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仅是一些企业在小打小闹,并没有民间资本上马的大项目。”业内一资深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经济形势与2005年前后不太相同,目前投资港口风险较大。”他分析指出,首先,中国港口集装箱业务将随全球经济增长而增长,但短期内由于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这将继续影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其次,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步趋缓,短期内以铁矿石、煤炭为代表的散杂货需求将会减少,部分专业化港口将受到一定影响,北方港口面临煤炭、铁矿石囤港。再加上近年来,中国港口建设处于高峰期,港口吞吐能力已超实际需求的20%~30%。假设港口吞吐量增速持续回落,未来随着在建及待建码头的建成,新增煤炭、铁矿石、原油专业化泊位产能集中释放,中国港口供需结构将进一步失衡,港口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以上几项因素综合来看,未来几年中国港口的盈利将处于一个低增长期,港口投资对吸纳民间资本并不具有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再多的鼓励和支持政策都不能改变现状。

一些受访者表示,港口投资,包括水运市场等美好远景被描绘得越来越清晰。为扶持港口行业发展,国家相继制定《全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引导港口进行资源整合及发展格局的优化升级。作为所在城市经济运行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港口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所在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项目审批、社会服务等方面对港口企业推出诸多优惠政策。针对港口企业业务的经营特点,各地政府在集装箱海铁联运、内贸集装箱增量补贴以及发展现代物流业等方面给予专项财政补贴,以利于港口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政策的支持为中国港口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专家对民间资本进入港口领域却并不看好。

财经评论员李亚森表示,资本具有逐利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港口想要赚钱仍较困难。“民间资金投资就是要盈利的,如果项目不盈利很难吸引民间资本介入。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化解民间资本风险,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管理体制,也尚无可操作性的配套制度。”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分析师肖雪也表示,从港口行业基本特征来看,港口建设需要对泊位、大型设备等资产进行整体一次性投资,且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长,短期内很难得到回报。由于港口的投资规模大、固定成本高,只有当港口吞吐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不断降低港口生产的单位固定成本、营销成本等,才能得到预期的收益。“投资港口放的是长线,但这条长线钓到的未必是大鱼,还要考虑到未来经济走势等。”对于上述问题,李亚森表示,民间资本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如果政府和银行能对民营企业给予贷款优惠或财政补贴,解决其巨大投资额的问题,或将能推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上一篇:莫失三四级市场良机 下一篇:船舶价格跌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