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双CCU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2 01:13:29

舒适护理在双CCU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CU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20例心脏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的患者舒适程度满意率达97%。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息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被尊重感,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舒适护理;CCU;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89-01

CCU中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C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是集中治疗、监护及护理危重症患者的病室。CCU患者的共同点是存在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上都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本文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CCU接受舒适护理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舒适护理在CCU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均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CCU并接受舒适护理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30~92岁,平均年龄70岁,均为意识清醒患者。

1.2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在接受CCU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分析,所有患者给予基础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心梗溶栓治疗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睡眠舒适护理等舒适护理为目标。

2讨论

2.1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是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是本着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探讨摸索研究,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干预,使其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和缩短其不愉快的体验,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1]。护理工作人员在做好临床基础护理I作的同时,应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需要,使患者获得舒适感。

2.2基础舒适护理:在做好CCU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第一、护士面对患者时应面带微笑,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环境,解除其思想顾虑。要主动介绍自己,问候患者,使患者心情愉快。护士对患者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应尽量做到动作准确、轻柔,表情自然,态度和蔼,尽量集中各种护理操作时间。第二、对CCU使用气垫床的患者,充气时注意不可过满,3/4即可,协助患者按时翻身,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每天早晚用温水擦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和各种管道的护理,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为患者修剪指甲、清洗头发、更换床单及病服等。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六勤:勤巡视、勤观察、勤问候、勤帮助、勤交流、勤整理,让患者感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产生满意感、被尊重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第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饮食上大多要求低盐、低脂的治疗型饮食,有些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尤其是对一些已习惯吃较成食物的患者,我们应根据病情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解低盐、低脂的重要性,食用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的多样化食物。

2.3环境舒适护理:CCU病房应环境舒适,整洁、安静,光线柔和。室温在20一22℃,湿度50%一60%左右。空气新鲜,定期通风,避免交叉感染,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病房内的色彩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CCU内宜使用暖色调的隔帘,如淡绿色,会对减轻患者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有帮助。限制家属探视,做好病房管理工作,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整理病床单元时要防止尘埃飞扬,湿式清扫床单和地面。

2.4溶栓治疗后的舒适护理:对溶栓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留置鞘管拔管前护士应给予心理安慰,做好解释工作,减少患者紧张情绪,并在心电监护下与医生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等变化,一旦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立即停用硝酸酯类药物,遵医嘱立即给予多巴胺等抢救药物。及时巡视,检查皮肤温度、皮肤颜色是否正常,穿刺部位敷料是否完整,有无脱落、渗血、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拔管后砂袋压迫4小时左右,以止血带加压包扎,松紧度适宜,减少患者不说明饮水是用来促进造影剂排泄的,以免加霞对肝肾的损害。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床上排尿的紧张情绪,排尿困难时予以听流水声或温水冲洗外阴,必要时留置导尿。溶栓后严格卧床休息,患肢需制动24 h,定时给予适当按摩,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5睡眠舒适护理:良好的睡眠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有强烈不安的患者,要陪其在床边聊天;对于持续焦虑的患者,要告诉他夜间会有人巡视,不必担心;对于疼痛的患者,要在熄灯前给药或向医生报告,另外告诉患者如果有情况可以随时按呼叫器。晚间护理时,睡前帮助患者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协助患者盖好被子。夜间护理时要尽量集中,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等措施帮助其恢复睡眠。

2.6心理舒适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大部分是中老年患者,从生理心理都较青年时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第一、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动脉发生硬化,抵抗疾病能力降低。第二、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表现为孤独无价值感。第三、已形成的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应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进其心理舒适。护士要首先认识、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以亲切、理解、尊重对待患者。要及时向患者提供有利于病情的信息,经常到床边告知患者各项监测数据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焦虑,达到心理舒适。说话要讲究艺术,要和蔼可亲。还有,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古语"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观察发现无论护理人员工作如何尽责,患者的眼神和精神状态都不如其子女在和他们谈话时有神采,尽量多让子女及家属陪护,满足其享受天伦之乐的心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改革的深入,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将舒适护理运用到CCU病房的治疗中,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等,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被尊重感,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和治疗,为疾病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升了护理水平,从而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舒适护理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经问卷调查,效果好,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达97%,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素梅.舒适护理在,bJL手术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6):638-639.

[2]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9版.台湾:华杏出版社,1999:4.

上一篇:肠梗阻的放射线诊断分析 下一篇:肺栓塞的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