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环节入手构建开放型精细化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02 12:02:46

从三环节入手构建开放型精细化教学模式

摘要: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活环境,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通过对建立开放型教学平台,引入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改变传统教学考核评介体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进取的竞争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大学生心理需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断层解剖学;开放教学;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86-02

大学生活环境决定了学习时间大于教学时间,除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外,更多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粗犷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潜在问题,我们怀念中学时代保姆式的老师,享受于大学的自由与浪漫,却又煎熬于学习时间的无序,纠结于考试的无奈,如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多给他们关心和帮助,是精细化教学模式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们在大学二年级临床影像本科专业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一、构建开放型教学平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是对老师的精心讲授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学生被动学习心态的暗示,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成为主角,他们不可能有“十年功”,短短的课堂40分钟很难调和教与学以及教学质和量的矛盾,特别是解剖等基础医学学科,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时空局限,以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基点,向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拓展,构建立体、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已成为现代基础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把教学地点由教室内扩展到教室外,把教学时间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从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到收罗八方的互联网信息的获取,从教师的主体教学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探讨。这样,学习就不再是老师与课堂才会发生的单一的教学事件,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的自主、开放的多元事件。我校临床影像本科专业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此阶段为实施开放型精细化教学模式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基本能做到自主性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其次,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完成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对系统解剖学及人体结构基本掌握;再次,在适应大学生活后,大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逐渐显露,渴望有一个自主发挥心声和才智的舞台。因此,适时改变传统教学与管理模式,既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

开放型教学平台,需要精细化管理才能收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回报。我们从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彩讲授、课后精细考核三环节入手,在学习期间,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与考评,将学习过程作为学分获得的考核标准。以往的观点认为,学习与生活的截然分开,是大学生活的一大特色,大学的每一学期基本上只有开学和考前这两个月的认真学习,其余的都是生活。这种偏激的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考前心恍恍,考后忘光光”。如何打破学习与生活“水火不融”的现象,把学习融入到愉悦的大学生活中,需要一种新型教学与管理模式的参与,精细化管理与精细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不失为一种值得期待的探索。

1.考核方式的精细化。我们首先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精细化改革,不再是期末考试一卷定学分。我们将学科成绩分为三部分,理论考核60分,实验技能20分,平时成绩20分,理论考试实行总分60分制,也就是卷面分只有60分,如果没有实验技能和平时成绩的40分,基本上连及格都不可能,学生只能重视实验技能和平时成绩的获得。我们改革的核心主要针对实验技能和平时成绩这块的精细化管理,规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分数,在任何学习时间段内,只有接受并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课外任务,才能获得相应的分值,如果没有参与,没有完成相应学习任务,那学科总分就只有理论考核60分的实际分值。

2.学习过程的精细化。知识需要积累,兴趣有赖培养,大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通过学习与创新获得分值的机会。在课前,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认真,反映在书本的预习以及课本外资源的获取上;在课堂,学习的态度、提问与答问的次数、讨论与交流的表现、师生互动环节的能力、与学习小组成员协调沟通及讲解辩论的整体情况等,均是获得学分的机会。在课后,我们也提供大量没有时空限制,能结合学生自己爱好与特长的学习事件,自愿选择任务的多少,量力而行,从完成任务的质和量上给予不同的分值,如相关教学资料的查阅检索,图片媒体的处理,教学标本的制作与准备,兄弟学校相关情况的汇报,理论的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推荐,错误的发现与更正,等等。通过教学任务的认领与完成,学生的收获实实在在,既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有收获的成就感,学习的本能得到激发,让自我情感与智慧得到真正释放。

3.考评的精细化。良好的考评是催生学生投入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学习任务认领、成果展示、QQ群公开讨论、学生小组评论等方式做到“双公开”,即任务与分值公开,评比与结论公开,使同学们能从对比中相互学习,获得认同感,激发学习的潜能和热情。

三、心得与体会

良师就是益友,虽然我们面对的已经是大学生了,但天真、激情仍与沮丧和颓废相伴,好学、上进仍与懒散和贪玩相依。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精细的引导,学生的自觉性会大打折扣,太多的社会诱惑可能使他们偏离大学生正常的学习轨道。没有精心的关怀和幽默风趣的感染,心灵的太阳就很难焕发光芒。把教学从管理者的高姿态转变为教学与服务的准确位置上,有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素质化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改革中逐渐精细化了教学与管理方法,尝试在2009和2010级学生中实施,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由于条件的局限,尚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反馈有好有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细化的地方,文中的不足和谬误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和谅解。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刘丽娟,丁永真.精细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魅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6,(1):81-82.

[3]程琴,谢大蓉,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682-683.

[4]赵琼,吴岚.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8,(128).

[5]陈蓓.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6(3):50-52.

[6]李艳.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思考[J].成人教育,2012,1(1),28-29.

[7]平培元,尹亚姝,严娟娣,屠勇刚,张创伟.电大开放教育和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02).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090101040307)

作者简介:胡光强(1970-),男,四川泸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神经解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贯通测量技术在整合矿井间的应用 下一篇:谈在新课改下让生物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