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中运用“同理心”的方法与技巧初探

时间:2022-09-02 11:58:55

高校德育中运用“同理心”的方法与技巧初探

同理心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富于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同理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如果教师能真正做到以同理心对待学生,而学生也能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教师的用心,那么教师和学生就会在这种相互理解的环境中,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德育的实效性也就会大大增强。

一、真诚聆听。欣赏学生,尊重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心理辅导中三个至关重要的品质是真诚、同理心和无条件关注,所以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思维、行为等,是高校教师运用育人手段的关键。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在新时代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具有一定的叛逆性,他们不喜欢命令式的口吻,这是大学生与初、高中生差别较大的特点之一。因此,高校教师不能把他们当小孩,要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首先应该打开心扉,让他们觉得教师是尊重他们的。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弱者,使之愿意与老师建立良性的“亦师亦友”的关系。随后,才能谈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进行思想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在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观点。教师的观点未必完全正确,学生的想法也未必不对,如果教师能广纳学生的言论,并给予鼓励,学会欣赏学生,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因此,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扬;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跟学生的关系才能更为密切。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切记勿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行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适当的“度”,让学生感到不拘谨,在轻松的氛围进行交流。

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前进、成长的愿望和力量。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因此,当我们面对个性化的大学生时,欣赏他们的闪光点、真诚对待他们的行为、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仔细考虑他们的建议,我们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有活力、有思维的新一代接班人,而不是一些只会墨守陈规、毫无主见的应附者。

二、诚心以待,真诚交往。信任学生

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信任学生,在增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用“心”信任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始终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是德育最好的催化剂。

学生经常会遇到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困难,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动作,要善于利用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让学生放松,利用“信任”这个催化剂,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肯定,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来达到使学生信任的目的。如:身体前倾一表示关注、尊重;身体后倾――表示疏远、藐视;面对面坐――表示尊重,但有一种监视作用;肩并肩坐――表示平等、亲密、安慰;微笑――交谈中最好的温情指针。教师应该学会合理使用这些肢体语言,使他们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间彼此信任,有助于沟通理解、走进彼此的内心,实现人文关怀,这是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任既是一种约束,同时又是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德。

三、将心比心,用心思考,理解学生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理解学生是关键。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体谅学生,达到“同理心”的共鸣。

第一,作为教师,要善解人意,深入解读学生心灵,多思考几个“如果”:“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需要什么帮助,如果老师能帮助我的话,我希望老师怎么做,我希望有个什么结局。”热情地去激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就是所谓的“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只有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前进,就必须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只有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替学生解决问题,才能使老师、学生、学校的关系和谐、稳定。

第二,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老师的辛苦,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体恤老师的想法,从而感激老师,把对老师的感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高校教师运用“同理心”,目的是对学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人,作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任的新一代接班人。因此,高校教师要把握好大学这个人生的“黄金阶段”,以“同理心”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光去体会他们的心情,以学生的逻辑来思考他们的一切,尽可能的引导、帮助他们。“同理心”是一项值得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高校应进行一些相应的培训,使“同理心”在高校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营造和谐的环境。

上一篇:手术室男护士的培训体会 下一篇:结构式家庭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