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国荣时代的群体怀念

时间:2022-09-02 11:43:21

后张国荣时代的群体怀念

2009年3月,14年旧作《东邪西毒终极版》重装上映,无数影迷蜂拥而至影院观看,为的只是一睹已故巨星张国荣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的风采,而距离其03年离世至今已经恍然6年了。

作为一个娱乐明星,张国荣以及由他所体现的流行和娱乐文化,深刻又绵长地浸漫了很多人,这种现象在当今华语娱乐圈可谓是唯一的。他本身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磁场只是原因之一,其所代表的已逝的娱乐业黄金时代,则是让这位已故巨星成为不可替代的恒久传奇的大背景。

娱乐符号黄金时代的偶像天王

1984年,张国荣因一曲《monica》而正式晋身为香港天王级人物,继而在歌坛叱咤风云5年以上,奉献名曲无数,那时候全球各地都有他的歌迷。

而他走红的80年代,正是香港娱乐业最初兴起的盛世,是唱片业和电影业的黄金时代,彼时意气风发的张国荣可谓红在正当时,而他无可复制的特色魅力毫无疑问推动起了偶像概念的兴起,催生的则是追星一族的火热诞生。

他是如今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的那批人少年时代最初的迷恋,是视听观赏和娱乐消费成为经济商品发展初期的代表人物。即便放到现在,也是如此完美的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典范,可谓黄金时期一件高质量的娱乐产品。

艺术价值经典叠出的人戏合一

1991年到2001年这20年,银幕上出现了许多令影迷津津乐道至今的人物,他们是何宝荣、是程蝶衣、是ricky、是旭仔、是西毒,他们同时都是张国荣,是他在大银幕上持续多年的惊撼人心和惊艳时刻,绝对掏心掏肺的全身心奉献。他擅长演绎出绝不回头的天真狠辣,永远难以复制,而睁眼到最后一刻的决然尖锐,在华语影坛上再无第二人可做到。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因为抑郁症而毅然辞世,那种超强的戏剧性令他独树一帜的做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戏合一,而其演绎的这人生最后一场悲壮收场,也令人们至今对他塑造的银幕人物凄然悲伤且百感交集,当年有多过目难忘,而今就有多不忍卒睹。

性别文化挑战既定的主流价值

在大银幕上,两性双方是观众欲望的互相投影,而张国荣的表演风格带来的则是“性别价值”的转变,无论是青春靓仔还是错位的娘娘腔,无论是魅惑的同性恋或是英姿的大侠,在张国荣驾轻就熟的中性表演中都显得如此恰到好处。而他这独一无二的风格也让香港乃至华语影坛的性别文化显得更为多元化。

而张国荣在1997年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告诉社会自己的双性取向,从自我角度讲,他用坦诚勇敢面对世人,并获得敬仰;从文化角度,他代表了一种挑战既定社会男性价值的标记。而这种对于主流的抗争和对自我的寻找在其去世后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做为艺人,张国荣是个全面体――声、色、艺俱全,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借用张学友的话来讲:“他是一个敢爱而勇于承认,敢言而不失分寸,对长辈尊敬、对后辈提携、对爱情专一、对工作专业、对生活认真、对家庭负责、为朋友竭尽所能、心地善良、无论开工、约会,从不迟到的人。他是我的做人指标。”在香港,张国荣死后,恐怕再也没有一个巨星能以自己的言行如此深刻地影响周遭和大众,恐怕也再没有一个娱乐人物能以自身成为一个文本,以个人的文化影响大环境和社会的论述,以个人风格去延续一种另类文化。

绵延红火了20多年,张国荣这三个字最初意味的是歌手、是偶像、是巨星、是潮流代表、是浓墨重彩的娱乐人物,而后意味的则是独一无二的影帝,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是社会大众文化的重点符号,是人戏合一的惊鸿一瞥。

上一篇:郭德纲与宋祖德说相声 下一篇:纵横四海四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