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适当会计方法推后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运用适当会计方法推后企业所得税的确认

时间:2022-09-02 11:32:54

运用适当会计方法推后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运用适当会计方法推后企业所得税的确认

[摘要]企业依靠资本经营,其中,资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扩大生产,进行投资,带来更多的收入。本文主要讨论在不同情况中运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推迟实际利润的确认,以推后企业所得税缴纳的时间,让企业有更多流动资金,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进行投资和降低风险,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当代竞争中获得更好的优势。

[关键词]会计方法;企业所得税;推后;确认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126-02

1延迟相关收入确认时间

11销售商品收入

税法规定,在销售商品的,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确认收入的实现:①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既然税收法律政策对收入的确认条件作了明确的界定,那么对纳税人来说,也就应该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所规定的这些条件来推迟收入的确认,方法包括:

在购销合同中明确地规定商品的所有权和商品的控制权转移或者移交的时间。比如:甲企业在12月20日向乙企业销售一批电脑,在销售合同签订之前,甲企业可以与乙企业协商,将次年1月月初的某一天定为该批电脑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这样的话,虽然这批货物在今年售出,但收入却被推迟到了下一年,也就推后了实际利润的确认,进而推后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

对于销售方来说,尽管相关票据包括发票、提货单等已经给了对方,但是只要商品的主要风险还没有转移,那么也就应当以不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而延迟确认收入,以减少当期实际利润。

另外,对不同的销售方式,收入确认时间也有所区别,企业也可以对此加以利用,税法中规定:

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测完毕时确认收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针对这项规定,当企业销售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商品时,可以预测安装完成的时间,如果安装完成出现在下一个会计期,即使安装程序简单,企业也可以等安装和检测完毕之后再确认收入。比如:企业12月25日销售一批需安装调试的设备(安装程序比较简单),预计安装完成时间为次年1月6日,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等安装调试完毕再确认收入,这批商品的销售收入就会被推迟到明年,进而推后了当期利润的确定,也就推后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

12提供劳务收入

税法规定,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法(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而提供劳务完工进度的确认,可以选用下列方法:已完工作的测量、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和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于同类型劳务按不同方法确认的完工进度不同,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选择完工进度确认最低的方法来延迟相关收入的确认。

对特定客户开发软件,也应尽量低地确认完工进度,推迟收入的确认。

例:某企业建设一项工程,建设期横跨两个会计年度,建设完成后企业将获得500万元的劳务收入,建设成本中,材料成本占45%,人工劳务占55%,材料在第一年投入65%,其余第二年投入,人工劳务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各投入50%,第一年年末,已完成工作量测量为54%,比较不同确认完工进度确认方法下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异同。

由于无论哪种方法下已发生的成本都是一样的,所以比较收入确认的差异即可。

(1)已完工作的测量:

这项工程当年应确认的收入=500×54%=270(万元)

(2)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

这项工程当年应确认的收入=500×50%/(50%+50%)=250(万元)

(3)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这项工程当年应确认的收入=500×(45%×65%+55%×50%)=28375(万元)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该例子的条件下,按已提供劳务占劳务总量的比例确认的完工进度最低,确认的收入也最少,分别比按已完工作的测量和按发生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确认的收入少20万元和3375万元,分别可以推后企业所得税5万元和84375万元,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确认完工进度最低的方法来推迟劳务收入的确认。

2适当降低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增加各期费用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①房屋、建筑物,为20年;②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③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④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⑤电子设备,为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1条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虽然各项法规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式以及残值比例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并没有明确规定预计净残值率的大小,企业可以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尽量低的估计固定资产残值。较低的估计净残值并不能达到减少企业所得税总额的作用,但可以达到推后企业所得税确认的目的。

例:某企业购进四辆运输用卡车,原值为600000元,经税务机关核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4年。预计残值率为5%或2%,实际净残值为18000元,不考虑处置费用,比较各种不同折旧方法下所得税税负的异同。企业所得税率为25%。

(1)以5%为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1-5%)÷4=2375%

年份折旧率(%)年折旧额(元)账面净值(元)营业外支出(元)12375142500457500223751425003150003237514250017250042375142500300004(年末处置)――012000

各年的抵税额分别为35625、35625、35625、38625,抵税总额为145500元。

(2)以2%为预计净残值:

年折旧率=(1-2%)÷4=245%

年份折旧率(%)年折旧额(元)账面净值(元)营业外支出(元)1245147000453000224514700030600032451470001590004245147000120004(年末处置)――06000

各年的抵税额分别为36750、36750、36750、35250,抵税总额为145500元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按哪种预计净残值率进行计算,对于某一特定固定资产而言,产生的损益是一样的,抵税的总额也是相同的。但较低的预计残值率可以使固定资产折旧的抵税作用提前,也就推后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在企业固定资产较多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实现所得税的推后的方法。

3通过存货的计价方式增加各项扣除,推迟实际利润的确定存货的成本在购入或者生产时就已经确定了,而就一批存货而言,它们的价值最终全部都会被结转到企业的成本中去。税法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中选一种。

虽然一批存货的价值最终都会被转入成本,但是由于存货是一边增加,一边消耗的,并且每批存货的价格会随着市场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不同而波动。因此,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每期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应当使用适当的计价方法,使自己所持有的存货成本尽量低,而被使用的存货的成本应尽量高,以高成本来抵减实际利润,增加各项扣除,实现企业所得税的推后。

例:某企业在7月10日、18日、23日分别购入原材料100吨,单价分别是10万元、12万元、13万元,月初仓库剩余原材料100吨,单价10万元,当月15日、25日分别领用原材料150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比较各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下所得税税负的异同。

(1)先进先出法:

当月领用原材料成本=200×10+100×12=3200(万元)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200×10+100×12+100×13)/(100+100+200)=1125

当月领用原材料成本=1125×300=3375(万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15日,加权平均单价=(100×10+100×10)/200=10(万元)

领用时结转成本10×150=1500(万元)

25日,加权平均单价=(10×50+100×12+100×13)/250=12(万元)

领用时结转成本12×150=1800(万元)

当月领用原材料结转成本总额=3300(万元)

可以看出,在价格持续上升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所计算使用存货的成本最高,移动加权平均法其次,先进先出法最低,在本案例中,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当月领用原材料结转的成本分别比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多75万元和175万元,分别可以在当期多抵减所得税1875万元和4375万元,更有利于企业所得税的推后。4结论

运用适当会计核算方法推后企业所得税缴纳,并不是偷税、漏税和会计作假等违法行为,而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提早费用确认的时间,进而推迟实际利润的确认,让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时间后移,虽然企业所得税总额没有变化,但由于交税时间后移,企业拥有了更多资金使用时间。要推后企业所得税确认时间,必须很好地掌握税法中的关于收入与费用确认时间和计量的规定,灵活地运用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保证企业推后所得税的行为始终处于合法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卢元孝,王东岗,庞丽佳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王华,石本仁会计系列教材・中级财务会计[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赵素杰,刘玉艳新税制下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技巧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3(1):100-102

[4]吴奇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会计核算探析[J].财会天地,2013(301):49-50

上一篇:有些穴位不能随意按敲 下一篇:对构建高校篮球课自主教学模式的探究对构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