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完美主义

时间:2022-09-02 10:54:21

“主义”一词在词典中解释是:思想作风,如本位主义、自由主义、主观主义。我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文学是思想的结晶,我愿意用我有限的学识来诠释我对生命的疑问和对灵魂的追索。

晋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以其真实的经历,写出了归隐诗独有的神韵和恬淡,表达了他的归途之乐、天伦之乐、山林之乐、田园之乐、悟道之乐。这些似乎都是他为官之时不曾拥有的快乐。他自29岁入仕,却因仕途坎坷,又不屑为五斗米折腰,便愤而归隐。他似乎很安于山林之中平静的生活,以山花为伴,与日月同眠。他曾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把自己比作鸟,鸟倦而知还,他也倦而知还。可他是否知道鸟儿在经过足够的休息之后,清晨第一缕阳光将是多大的诱惑,它肯定会挥舞着翅膀,徜徉在广阔的蓝天白云之中;鱼儿在池塘之中游来游去,然而在它们心中却向往大海的汹涌与澎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道理陶渊明不可能不知道,未来是需要自己的创造与开垦。因此,陶渊明也有其“远大的理想”。“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证明了他并非整天整夜飘飘然,他终究没有忘记他的政治报负,只是现实的严酷让他回归于自然的冷漠,可当他酒醉之后也矛盾过,动摇过。他不满现实,将不平藏于心底,用清丽优雅的诗句压抑着自己。他的诗文归于“平淡”,且发为悟道之言,而他的内心深处是并不平淡的。

陶渊明的一生,过得并不快乐,相反,活得挺累。而盛唐李白的诗歌天马行空、飘然不群,他的诗无拘无束,意气风发,始终充满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我并不否认他崇高的文学地位,只觉得他在某些方面有一些虚伪。他鄙弃功名、蔑视权贵、反抗礼法束缚,追求自由,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余音还没绕到梁上去呢!那边却投门上书“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许这只是李白的真情流露。他没有错,但他思想很矛盾。“求仙访道、隐逸享乐”的念头和“实现政治报负”的理想始终在内心冲突酿造、发酵、融合,最终铸造了李白独特的人性。

李白的思想并非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中国古代文人人性中的弱点似乎都一样: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报负,又不甘屈身权贵,于是纵情山水,寻找心灵的平静,可终究不能平静。其实人活着不必这么累,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亲情,也有其最深的幸福。我含着泪读完沈复的《浮生六记》,那些清新率真,无雕琢藻饰的文字滦深地打动了我。《浮生六记》中的爱情令人神往,沈复和芸娘心灵相通,共同欣赏着一池映日芙蓉,一起喝着荷叶稀粥。他们在顺境中分享快乐、逆境时共度坎坷。伉俪情深,至死不变,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它乡,悲情动人。与沈复一样,我想到了纳兰性德,纳兰的妻子早亡,他终日悲伤乃至身心憔悴,不久也随妻子离开了人世,他写的《蝶恋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其沉痛之处,催人泪下,其词如下:“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当我在灯下读完这首词时,不禁泪如雨下。纳兰性德同沈复一样,他们都拥有自己最爱的人,并与之度过了一段平凡而幸福的日子。他们一生中没有太多的抱怨与不平,也没有太多的荣耀,他们只有最珍贵的幸福与心灵最真实的宁静。当爱人永别之时他们会微笑着祝福自己的爱人在另一个世界里幸福安康。我从心里喜欢沈复和纳兰,他们的人性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很美丽。他们一直用真挚的心面对生活,他们的思想是完美的。

再见了诗圣李白,再见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再见了我崇拜的纳兰与沈复;我想见见当代的李敖与柏杨了。

李敖不畏,笔战,写下一系列尖酸泼辣的文章,嘲讽对方,极尽戏谑、讽刺之能事,指出“”美梦必将破产。他也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1970年、1982年,他两次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牢狱生涯,他仍然不屈不挠,出狱后发表《天下没有白坐的牢》等文,以更猛的火力抨击。柏杨身陷重围,李敖虽与他素昧平生,仍多方努力,拼死相救。我喜欢李敖,并不是因为他的狂,而是他的慷慨与坚韧。

柏杨曾被关押在“绿岛”一一台湾当年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没有月亮的晚上,鱼腥味的海风,惊心动魄的海涛与柏杨相伴。这是怎样的孤独与煎熬啊!夜色一点一滴吞噬着他的身躯,风像一把刀子没头没脸的向他砍来,几点星星发出冷冷的光,冷笑着。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海啸,接着便是惊涛骇浪,倾盆大雨。风声、雨声、海啸声混合在苍茫的夜色中。这似梦,然而却又真切的发生在柏杨面前,不知不觉风雨俱停,周围一片死寂,只有海滩留下几枚充满死亡气息的贝壳,像厮杀过后的战场。柏杨时时刻刻经受着这种磨难,他也曾犹豫过,动摇过,甚至想到了绝食自尽,可是他生命中与身俱来的勇气让他为了自己的理论而抗争。在这期间,她的妻子倪明华离开了他,他非常痛苦,却坚持了下来。他不再害怕绿岛式的生活,他已悟出要获得真理和自由,哪有不付出代价的道理。

我很佩服柏杨和李敖的勇气,不平则鸣,这是亘古以来的真理。我想起了袁可嘉的《沉钟》。有一段写道:

把波澜掷给大海,

把无限还诸苍穹,

我还是沉寂的洪钟,

沉寂如兰色的凝冻。

生命脱蒂于苦痛,

苦痛任死寂煎烘。

我是锦绿的洪钟,

收容八方的野风……

我想,李敖与柏杨,也是以同样的勇气面对厄运的降临,他们的勇气与胆识,与天地同辉、与日月齐光,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

沿着古人和今人思想的脉络,“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当我苦思冥想之际,猛然间内心深处升腾起我最完美的人性思想――那就是拥有一份真实而坦然的心境,用自己的生命去爱自己所爱的一切,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永恒真理。

甘地的启示

佚 名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去拜见甘地,对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吃糖,医生说这样对他不好,但没人能够阻止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只有您能制止他这种行为。请帮帮忙。”

甘地对这位母亲说:“你们下个月再来。”“可是我们走了三天三夜才来到这里。”妈妈抗议。甘地仍说:“你们下个月再来。”

一个月后,母子俩再度出现。“甘地先生,请告诉我儿子不要再吃糖了。”妈妈恳求。甘地看着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糖了。”小男孩点点头。妈妈说:“谢谢甘地先生,但为什么这句话上个月不能说呢?”“因为上个月我也吃糖,”甘地说,“我自己必须先戒掉吃糖的习惯。”

上一篇:我在西域行走(组诗) 下一篇:淡水鱼养殖行业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