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茈碧湖镇无公害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02 10:52:11

洱源县茈碧湖镇无公害大蒜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介绍了无公害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储藏销售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无公害大蒜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两年生草本植物,半寒性,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幼苗可耐-10℃的低温,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6~20℃,30℃以上高温会强迫休眠,适于大蒜鳞茎生长的温度为12~25℃。大蒜属于浅根系作物,根系主要集中在5~25厘米的耕作层内,横展直径30厘米左右。最适宜生长在砂壤土上。我镇种植的大蒜是温江冷冻独蒜,其特点是产量高,耐病害,一般亩产优质独蒜2000千克以上。

1 自然条件

洱源县茈碧湖镇是洱源大蒜的生产基地之一,位于洱海上游茈碧湖水域,冬暖夏凉,光照条件优越,空气潮湿,冬春两季气温高,平均温度在16℃左右。茈碧湖镇有大面积灌耕土,土质较为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保水、保肥性能良好,适于大蒜的生长。2012年大蒜种植面积为6000亩,其中果胜村委会、永兴村委会、碧云村委会有上百年种植大蒜的历史经验。茈碧湖镇无工业生产,有机肥料多,农药使用量少、土壤未受污染,可使大蒜生产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

2 大蒜播前准备

2.1 田地选择

大蒜是弦状须根,吸收功能弱,适宜于富含有机质、平整、疏松、肥沃、灌水方便的田块。春季返碱的土壤不宜种蒜。大蒜忌连作,也不宜与韭菜、洋葱、大葱等作物重茬连作。豆类、瓜类、薯类、白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皆可做其理想的前茬。

2.2 精耕细作,整地施肥

秋作物收获后,浅耕细耙,将地整成待播状态,耕深20~30厘米。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优质有机肥2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氯化钾21千克。肥料与耕层土充分混匀。有机肥要经过高温堆积沤制,进行无害化处理,杀死粪中的病菌、虫卵,以防止未腐熟生粪散发的臭味引诱蒜蛆成虫在株旁产卵,卵孵化后进入土层为害大蒜。

2.3 播种准备

2.3.1 选种

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外观色泽一致、大小均匀一致冷冻过的温江蒜种作为种蒜。在种植前挑出其中伤瓣、黄瓣、软瓣即可。

2.3.2 浸种

第一种方法:用3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多菌灵水剂,加水配成500倍液,将蒜种浸泡24小时,晾干水分后立即播种。1千克药液浸泡蒜种1千克。

第二种方法:播前晾晒蒜种2~3天,然后用40℃温水浸泡一昼夜,期间要换热水2~3次以保持水温,捞出后晾4~6小时,即可播种。第三种方法:在播前用0.3%的磷酸二铵水溶液浸种6小时,随浸随种。以上浸种方法可以选用,不必全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浸过的蒜种只宜湿播,不宜干播;干旱且灌溉条件差的地区,播种前不宜浸种。播种时,每亩带种肥磷酸二铵7~10千克,撒入沟内,覆土镇压。

2.3.3 播期

最适宜期为秋收后白露至霜降期这一段时间,气温都在20℃左右,最适宜独蒜生长拔苗。所以最好在霜降前播完。

2.3.4 合理密植

每亩适宜密度为5万~6万株,株距8~11厘米,行距20厘米,用种量每亩5万~6万瓣左右。大瓣蒜播种宜稀,小瓣蒜播种宜密;叶张开型品种播种宜稀,叶直立紧凑型品种播种宜密;土壤肥沃的宜稀,土壤瘠薄的宜密。

2.3.5 播种方法

人工开沟,固定行距,手工点播,播种切莫用手捏住种瓣顶部用力往土里按,以免挤伤种蒜。播深以3~5厘米为宜,大瓣蒜深播,小瓣蒜浅播。种瓣方位:除按确定株距摆瓣外,要求蒜瓣背腹线要与行向平行,应尽量采用南北行向播种。各播种行的蒜瓣应相互搭配错开。播种后用耙子背顺沟方向轻搂,平沟盖土,并及时浇水,促进发根,压实土壤,防止跳蒜。

3 田间管理

3.1 发芽期管理

播后10~20天即可出苗,此期土壤要湿润,以促生根发芽。原则上不浇水或少浇水,多中耕除草,保持土壤表干里湿,但在底墒不足不能及时出苗的情况下,可浇一次小水,并及时中耕。

3.2 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历时25~30天,此期需要适当降低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防止幼苗徒长。前期以中耕保墒、延迟退母为主。后期增加肥水,促进幼苗生长,当幼苗2~3片叶时,第一次深中耕除草, 4~5天后再浅中耕一次。4~5叶期,退母结束,结合浇水施肥,加速幼苗生长。此期可叶面喷施1%~2%磷酸二氢钾和追施磷酸二铵5~10千克/亩,若土壤肥沃,不予追肥。

3.3 鳞芽和花芽分化期管理

此期历时10天左右,是大蒜生育的关键时期,生长速度加快,吸肥量加大。要保持土壤湿润,如地上部出现烧尖,应及时浇水。

3.4 蒜薹伸长期管理

由于部分独蒜种未完全分化为独蒜种,所以还是瓣瓣蒜,仍就会抽蒜薹,这一时期应勤浇水,5~6天1 次,保持土壤湿润;采薹前3~5天停止浇水,以免蒜薹太脆。蒜薹露尾时,结合浇水叶面喷施1%~2%磷酸二氢钾或微生物肥料,及时拔除杂草。适期采收蒜薹的形态标准:蒜薹顶部打弯,总苞开始膨大,颜色由绿转白,叶鞘处有4~5厘米长变成淡黄色。采薹时尽量保护功能叶,尤其是最上部的1~2片叶,此时生理功能最强,对蒜头的膨大影响作用最大。如果收薹时随意掰掉,将会影响蒜头产量及蒜薹价格。

3.5 蒜头膨大期管理

此时期是决定蒜头产量和商品性的关键时期,管理目标是防止早衰,尽量延长后期功能叶和根系的寿命,促进蒜头膨大。采薹后浇催头水,补充土壤水分,每亩追施二铵20千克,根外喷施2%磷酸二氢钾50~60千克,隔7天再喷一次。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禁止收获前浇水并使用尿素,以提高大蒜的商品性及储藏时间。

4 收获

4.1 蒜头适期收获的形态特征

植株基部叶片大部分干枯,上部尚有3~4片绿色叶片,叶色灰绿,叶顶干枯,假茎松软,外皮干枯,韧而不脆。我镇一般在采薹后17~20天独蒜和瓣瓣蒜可达到这一形态。我镇大蒜亩平均产量在2000千克以上。

4.2 收获方法

收获时为减少蒜头损伤,应人工起挖。排成行,剪去须根,后一排蒜叶搭在前一排蒜头上,就地晾晒。2~3天后编辫,然后运回凉爽处阴干,以完成后熟干燥过程。

5 病虫害防治

5.1 大蒜病毒病

又称花叶病,主要通过蚜虫和蓟马传播,应采用脱毒大蒜做种。

5.2 锈病

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16%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次。

5.3 紫斑病

播种前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浸种4小时,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4 蒜蛆防治

(1)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在沤制时用800~1000倍的90%敌百虫均匀喷洒,然后堆积沤制。秋翻冬灌,在虫害为害严重时,用90%晶体敌百虫对植株和地面均匀喷洒。(2)2.5%的溴氰菊脂乳油20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类农药或4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灌根。(3)糖醋液诱杀。用糖、醋、酒、水按3∶3∶1∶10的比例加入1/10的90%敌百虫配成混合液,分装碗中,每亩放置8~10个,隔日加醋一次。

5.5 大蒜线虫病

播种前先用温水泡蒜种两小时,再放50℃的热水浸泡11~20分钟。播种前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浸种24小时。

6 储藏销售

收获后,选择通风干燥的室内或地势高燥的室外搭棚,棚室内设定挂藏支架,将充分干燥的蒜头或蒜辫挂搭在支架上。储藏期间切忌受冻、受热、受潮。流通价钱合理可立挖立售。

上一篇:秋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