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温度对真空热蒸发法ZnS:In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10:17:48

退火温度对真空热蒸发法ZnS:In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摘 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在ITO基片上分别制备ZnS薄膜和In薄膜,在正交实验条件下,以2%掺杂浓度的In原子掺杂可获得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ZnS:In薄膜的光、电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ZnS薄膜;In掺杂;真空热蒸发;光电性能;退火

中图分类号:TN304.8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ZnS:In Thin Film by Thermally Evaporation Method

CHEN Jin-huo, LI Wen-jian, CHENG Shu-ying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 By thermally vacuum-evaporation technology, the thin film of ZnS layer and In layer were fabricated on ITO glass, which further was anneal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 to form ZnS:In thin film. In this work, 2% concentration of In atoms was adopted to obtain carrier concentration as high as possible.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ZnS:In Thin Film was studied.

Keywords: thin film of ZnS; In doping; thermally vacuum-evaporation;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annealing

引 言

II-VI族化合物ZnS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于它同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含量丰富,无毒环保等优点,因而发展前景被非常看好,目前ZnS在光学镀膜、光电导体及光伏器件等诸多领域均获得重要应用[1,2]。在光伏电池方面,基于ZnS作为窗口层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高,接近于有毒CdS材料的太阳能电池[3],因而ZnS被认为是无毒环保型太阳能电池窗口层材料的最佳选择。为进一步发挥ZnS在该方面的应用潜力,通过合适的制备工艺获取高质量ZnS薄膜,并以合适的掺杂工艺及后处理措施获取较高载流子浓度、较高迁移率和较高的光学透过率能力是ZnS在光伏领域应用的关键。但另一方面,目前关于ZnS的掺杂研究大多集中于发光型ZnS材料方面,而对作为半导体材料的ZnS掺杂研究则较少,更甚的是,仅有的一些关于半导体材料型ZnS掺杂研究又较多集中于Al掺杂方面[4-6]。本文考虑到In离子和Zn离子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并综合考虑真空热蒸发法在工艺和成膜质量上的优势,拟用真空热蒸发工艺制备ZnS:In薄膜,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ZnS:In薄膜光电性质的影响。该方法尚未见相关报道,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 ZnS:In薄膜的制备

本文采用ITO基片作为衬底制备ZnS薄膜。制备前对ITO进行常规物理清洗后,分别在甲醛溶液和丙酮溶液中各超声清洗10分钟,之后烘干基片,将之送入真空腔体开始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制备ZnS薄膜(采用ZnS块体材料作为蒸发源)。制备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工艺条件如下:腔体真空度为3×10-5Torr,基片温度为200℃,沉积速率为2.5A/秒。待ZnS薄膜厚度达120nm后,关闭ZnS蒸发源,进而以ZnS膜层为衬底并以1A/秒的速率在其上方沉积In原子金属层,当In层厚度达到所需厚度后(由需要添加的掺杂量确定),接着以同样的工艺在上方继续沉积120nm厚的ZnS薄膜。之后关闭蒸发源并使其自然冷却到室温,并送入硫化炉在Ar2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在退火工艺结束后,使样品自然冷却到室温,取出样品,分别测量基片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实验中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ZnS样品物相结构进行测试分析;采用kethely 4200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量样品电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区的透光率。

为达分析目的,本文分别制备本征ZnS薄膜和ZnS:In薄膜,并对比分析光电性能的变化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分别研究了1%、2%、4%、6%、8%、10%浓度的In掺杂对ZnS导电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2%浓度In离子的ZnS具有最佳导电能力。为此,本文根据正交实验原理,用掺杂为2%的In原子来制备ZnS薄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ZnS薄膜的光电性能的影响。

首先,本文采用XRD手段研究了ZnS:In薄膜的物相结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表明,在450℃退火温度下,未掺杂ZnS薄膜和2%浓度In掺杂ZnS薄膜的两个样品均显现(111)方向优先生长,实验中未见其它方向的衍射峰,可见实验样品中没有其它物相存在。掺杂前后,ZnS薄膜的衍射峰的峰高和半峰宽均未见明显改变,说明2%浓度的In原子掺杂并未明显改变ZnS薄膜的物相结构。除此之外,本文还研究了其它退火温度(300℃、350℃、400℃、450℃、500℃)下ZnS薄膜和ZnS:In薄膜的XRD图像,它们均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因篇幅限制,图谱不予显示)。

在确认薄膜成分的(ZnS薄膜)的前提下,本文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ZnS光电性能的影响。

图2所示为不同退火温度下ZnS:In薄膜的吸收光谱。由图2可知,不同退火温度对ZnS:In薄膜的吸收曲线略有影响,尤其在退火温度达450℃时,ZnS:In薄膜的吸收曲线已有相对明显的变化。另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图2还表明ZnS:In材料的禁带宽度也跟着发生改变,分别从300℃时的3.56eV降低到450℃时的3.49eV。不同的禁带宽度通常被认为与晶粒尺寸效应和Burstein-Moss效应有关[7-9],此处不予赘述。

为进一步研究ZnS的光电性能,本文采用肖特基方法测量了ZnS薄膜的载流子浓度n,并用吉时利4200半导体参数仪测量了“相同尺寸”下ZnS薄膜的电阻R。根据R和n的关系,可进一步分析出载流子迁移率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情况。

表1表明,未掺杂时ZnS显n型,这主要是来源于ZnS薄膜中的S空位缺陷的缘故,S原子的逸出使Zn原子能提供出额外的自由电子。表1还表明,随退火温度增加,载流子浓度跟着增加,说明S空位浓度随退火温度增加存在增大的趋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较低退火温度(如350℃)下,实验表明,增加退火温度不但能提升载流子浓度,而且能使载流子迁移率也获得增加。然而当退火温度超过400℃时,虽然本征ZnS载流子浓度能继续获得提升,但载流子迁移率却出现了降低的情况。这说明虽然一定的退火温度可有效提升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这与晶粒变化情况,如晶界上的缺陷减少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较高的退火温度(如超过400℃以上)下,尽管ZnS薄膜中的载流子浓度仍可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不过此时膜层质量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一定程度有所劣化。由上述研究可知,对ZnS:In的研究中应在500℃左右对退火温度作折中选择。

表2给出了2%掺杂下,ZnS:In薄膜载流子浓度与退火温度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与掺杂前情况相比,掺杂后的ZnS薄膜载流子浓度普遍增加了约2个数量级左右(如图3所示)。对比表1结果可知,如此大幅度的载流子浓度提升只可能来自于源于掺杂原子In离子的贡献(即+3价的In3+替代了+2价的Zn2+),而非来自于S空位影响关顾。与本征ZnS薄膜类似,ZnS:In薄膜中的载流子浓度也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在较高退火温度下,In原子可充分扩散进薄膜,同时以更高浓度的In3+替代了Zn2+位置而导致的。但与本征ZnS薄膜不同的是,在所研究的退火温度范围内,ZnS:In薄膜载流子迁移率随退火温度增加并非显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是一直作显著上升(尤其在400℃以上,这种上升情况不但不停止或降低,反而变得更加显著),可见,这是ZnS:In薄膜与本征ZnS薄膜存在的明显不同。这种变化情况并非来源于掺In导致薄膜质量劣化,进而导致电子迁移率降低,相反,根据表1、表2所测电阻变化分析来看,掺杂前后电阻降低的量级更甚于载流子浓度量级的变化情况,这表明掺In后,薄膜中载流子迁移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为进一步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测量了掺杂前后的ZnS薄膜的SEM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In原子掺杂前,ZnS薄膜的表面质量高于掺杂后的ZnS:In薄膜(更平整),但ZnS:In的晶粒尺寸却更大。更大的晶粒尺寸有助于降低ZnS:In薄膜的内部缺陷密度,进而获得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然而粗糙的边界导致晶界缺陷增加,降低了载流子迁移率。可见,两种位置的缺陷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为此,研究中通过退火工艺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而部分消除晶界间的缺陷密度,使得载流子迁移率有所提升(如表2所示)。表2中500℃下退火结果表明,继续通过增加退火温度可望继续改善ZnS:In薄膜的表面形貌,这对继续改善载流子迁移率至关重要。综上,In掺杂与其它掺杂原子不同,它能较大程度地提升n型载流子浓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载流子迁移率,然而,薄膜的表面形貌同时却发生一定程度劣化。可见,在流子浓度可被满足(掺In较Al杂质更有效提升载流子浓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In掺杂对膜层质量的影响是ZnS:In薄膜研究中一个更应值得关注的课题。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鉴于500℃下退火ZnS:In具有更高的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本文进一步测试该条件下ZnS薄膜的光学性能的变化情况。

退火前,ZnS:In薄膜通过肉眼可见淡灰色,这是因为In原子尚未完全扩散到ZnS薄膜的缘故。退火后,待In离子扩散进ZnS薄膜,样品透光性获得显著增强。图5表明,退火后掺In型ZnS薄膜的透光性已类似或接近于未掺杂ZnS薄膜的情况,这说明掺In对ZnS薄膜的光学性能影响非常有限,掺杂前后的样品均有较高的透光性,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平均透过率达85%以上,说明薄膜内部的缺陷和杂质对可见光吸收很小。当波长在350nm以下区域,光透过率急剧下降,这是由于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加,超过ZnS禁带宽度后,束缚层电子被光子激发,因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吸收,这在图2中可得到同样说明。同样地,在接近区域的吸收边证明,掺In并没有改变ZnS薄膜的基本能带结构。

3 结 论

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制备工艺及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2%浓度In掺杂下,不同退火温度对ZnS:In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In离子的引入并未产生新的物质,也未改变ZnS的物相,通过In掺杂能大幅度降低ZnS的电阻,这同时归功于ZnS薄膜中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均被一定程度提高的缘故。退火工艺对ZnS:In的光电性能有重要影响,500℃退火温度以下,对2%浓度掺杂的ZnS:In薄膜,退火温度越高,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均越高,同时研究结果表明,In掺杂一定程度上劣化了ZnS薄膜的表面质量。实验表明真空热蒸发法掺In工艺能较大程度提升载流子浓度,在此前提下,如何降低In掺杂对膜层质量的影响,与提升载流子浓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此外,In离子掺杂并未降低ZnS的光学性能。

参考文献

[1] K. Nagamani, P. Prathap, Y. Properties of Al-doped ZnS Films Grown by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J]. 2012, 25, 137-142.

[2] Zhinong Yu, Jian Leng, Wei Xue. Highly flexible transparent and conductive ZnS/Ag/ZnS multilayer films prepared by 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V258, N7: 2270-2274.

[3] R. N. Bhattacharya, K. Ramanathan. Cu(In, Ga)Se2 thin film solar cells with buffer layer alternative to CdS[J]. Solar Energy, 2004, 77(6): 679-683.

[4] P. Prathap, N. Revathi, Y. P. V. Subbaiah.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ZnS:Al films[J]. Solid State Sciences, 2009, 11(1): 224-232.

[5] J. Mater, Peng Jiang, Jiansheng Jie, et al. Aluminium-doped n-type ZnS nanowires as high-performance UV and humidity sensors[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6856-6861.

[6] K. Nagamani, N. Revathi, P. Prathap, Y. Al-doped ZnS layers synthesized by solution growth method[J].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2012, 12(2): 380-3844.

[7] Burstein E. Anomalous optical absorption limit in InSb[J]. Phys.Rev.,1954, 93(3): 632-633.

[8] MOSS T 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perties of indium antimonide[J]. Proc Phys Soc B, 1954, 67: 775-782.

[9] Marotti R E, Giorgi P, Machado G, et al. Crystallite size dependence of band gap energy for electro deposited ZnO grow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 Sol.Energy Mater. Sol. Cells, 2006, 90: 2356-2361.

作者简介:陈金伙(1979-),男,福建莆田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微纳电子器件与电路,E-mail:。

上一篇:正确引导学生提问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欧亚国家: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和优先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