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2 08:43:04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是进食不洁食物或暴饮暴食,导致胃黏膜急性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纳差、恶心、呕血、腹泻、黑便、恶心、嗳气以及腹胀等,近年来,我们采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急性胃炎患者88例,男48例,女40例,年龄15~76岁,平均45.2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15~74岁,平均44.6岁。诱发因素:非甾体类消炎药11例(25.0%),酗酒10例(22.7%),食用不卫生食物23例(52.3%)。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3~76岁,平均45.8岁。诱发因素:非甾体类消炎药10例(22.7%),酗酒11例(25.0%),食用不卫生食物23例(52.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静脉输注法莫替丁4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餐前以及睡前空腹口服硫糖铝1g/次,两组均5d为1个疗程。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81.8%),有效5例(11.4%),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22例(50.0%),有效12例(27.3%),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临床分型及致病因素:急性胃炎临床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Acute simplegastritis)、急性糜烂性胃炎(Acute erosivegastritis)、急性腐蚀性胃炎(Acute erosivegastritis)和急性化脓性胃炎(Aeute festersex gastritis)4种,导致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细菌及其毒素及理化因素导致胃黏膜受损,常见的细菌主要有沙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外源性致病因素,如酒精、利舍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吲哚美辛、得泰松、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刺激,内源性致病因素有心脏缺血性疾病、颅内病变、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严重创伤及过度紧张、劳累,导致胃黏膜上皮损害。导致急性腐蚀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误吞服或自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腐蚀剂直接侵害胃黏膜。急性化脓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病因主要是直接吞人的致病菌通过溃疡面或糜烂面进入胃壁,最常见的细菌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产气荚膜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治疗原理:在治疗方法上主要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并实施抗感染、胃黏膜保护以及酸碱度纠正等措施。硫糖铝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其可在胃酸的环境中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发挥抗酸、抑制蛋白质分泌的作用,且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可与黏膜的蛋白质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加速溃疡愈合。法莫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其通过与H2,受体的结合,对胃酸进行抑制,其作用效果是西咪替丁抑酸以及蛋白酶的20倍,且临床疗效持久,在抑酸以及蛋白酶的同时,还具有止血效果。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81.8%),有效5例(11.4%),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22例(50.O%),有效12例(27.3%),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不同时限深低温保存对猪心脏瓣膜生物力学比较 下一篇: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80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