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难写之景于眼前

时间:2022-06-12 08:55:13

1.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观察和感受,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高峰深谷,江河湖海,自然界的景致常引发我们无尽的感叹;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自然界的变化常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文章中,景物描写是非常必要的。它在文章中可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具体来说,景物描写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进行景物描写时,要做到对描写的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总结其特征。如南方的山与北方的山,冬天的山与夏天的山,各有特色。

二是依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主到次,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等。总之,明确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第二是空间顺序。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的顺序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三是学会使用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神采。我们写景时要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注重形似,更注重神似。如朱自清《春》一文中运用了一组比喻性的排比:“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读者从中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济南的冬天》中“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里,老舍将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很自然地让人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里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朦胧的春意。

四是要注意景中寓情,升华主旨。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借景抒情来体现的。要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把作者的独特感受写进去,在写景的过程中穿插作者的心理活动或是直接抒情。如孙犁《芦花荡》一文:“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突出了当时的战争背景,而且隐藏着一种反抗的力量,表现出作者对战争中人们不屈且勇敢的品质的赞美。

月夜情思

董霜霜

校园的夜总是来得很晚。宿舍的同学都进入梦乡后,我却仍坐在床头。睡不着,只好坐起来,窗外的月亮将它如水的光射了进来,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思。

的确应该好好欣赏一下月色了。每天忙碌在繁重的学习中,哪有时间去发呆和思考?而这个夜晚,就好像是专门为我准备的。那月光就像是一阵和风拂过我的脸庞,穿过万籁俱寂的夜,直抵我苦闷的心田。我浸在这清明的月光里,惬意地感受着它的温润。

记得小时候,我常站在院子里静静地等待月亮升起的那一刻。先是远处的天边有几丝云片开始变白,接着便看见月亮露出了一个小边儿,然后一点点地上升,直到升到远山上方,天地间陡然亮了许多,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轻柔的面纱。那真是一种纵有千万种语言都无法形容和表达的美。

或许正因为这样,月亮便成为我心中的一首诗。忽然就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美的月,多美的诗啊!月有阴晴圆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总期望有个圆满的人生,并为之努力奋斗,花费许多精力,然而往往却如月亮一般,刚刚圆了又立刻缺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学习生活的得失,青春期里花开花落的烦恼,似乎永远都困扰着我。

这个晚上,月光皎洁,树的影子投在空旷的地上,映在对面的墙上,疏疏朗朗,静一会儿,又动一会儿,像是在随意写着虚无缥缈的文字,画着没有色彩的画儿。我不由吟起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顿时觉得,月亮要是没有了苏轼这个知音,该是多么寂寞呀!我沐浴着月光,感受着苏轼的豁达,心情开朗了许多。于是我躺下,闭上眼,静静感受月光的存在,让它掠过我的睫毛,抚摩我的脸庞,沁入我的心里……

月光和诗给了我启示:哪怕世界再喧嚣,也要在心里留一份清静;哪怕日子再苦闷烦躁,也要在心里留一份温馨……纵使人生不能圆满,只要有明月,也就足够了。

我希望这清明的月光永远伴着我。

点评

文章展现了作者细腻的内心和优美的文笔。景物描写与内心情感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寄情于景,完美诠释了“月下情思”四个字的内涵。

1.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致,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景物观察笔记。

2.请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对某一处美景进行描摹。(300字左右)

上一篇:层林尽染的卢森堡 下一篇: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止血效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