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在数字出版物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02 07:12:52

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在数字出版物中的应用研究

1924年,法国诗人和评论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在宣言中写道:“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超现实主义鼓励人们在一种纯粹的自发的状态下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而去追求自由的想象,并将梦幻和冲动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以此来创造一种新的现实,即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活动。布勒东自身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是:“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的自动主义。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语言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时至今日,虽然距离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已经87年,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超现实主义思想在今天数字媒体出版物中的体现,而且它总能够带给人或浪漫、或神奇、或虚幻、或匪夷所思的感受。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这使得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听起来似乎没有规律,难以捉摸。但是如果我们对超现实主义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便不难发现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还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一、时空变异

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大多在时间或空间上做文章。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营造出一个意料之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的“新”时空,往往会带给人神奇、欣喜、惊叹的感受。如图1所示,在这件数字出版物中,设计师巧妙地把一只宽大的运动鞋的鞋底作为一块运动场地。运动员在其中尽情地锻炼,随意地跳跃。其实运动员比赛、锻炼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这件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运动场地是通过超现实手法创造出来的。

二、臆想梦境

超现实主义设计师往往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并且后一世界比前一世界更真实。超现实主义强调人们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而设计师更应该注重梦境、幻境与事物的巧合,努力把梦幻和一刹那的潜意识记录下来,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例如超现实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达利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成功地创作了他闻名于世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如图2所示)。

在这件作品中,达利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错乱的梦幻世界:本应坚实的钟表竟如同湿面饼一样软塌塌地搭在树枝和台面上,寂静而深远的背景给人一种冷寂、怅然若失之感。整件作品看似怪诞无聊,但其中包含了达利精心的构想,充分展示出画家无意识的梦幻场景。弗洛伊德曾这样对达利说:“你的艺术当中有什么东西使我感兴趣不是无意识而是有意识。”无独有偶,在今天的数字出版物页面设计中,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表现方法(如图3所示):在一个神秘的小镇里错落分布着一幢幢矮房,从房子的窗户中透射出让人难以捉摸的灯光,树木或高或低地分布在房子周围,一条溪流从小镇中穿过……整个页面描绘出一个只有在梦中才得以一见的场景。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将继续发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以超现实作品所特有的神奇、奇特的艺术效果,以及出人意料的形象比喻、丰富新颖的想象为数字出版设计工作者提供更为宽广的创作平台。

上一篇:数字内容产业技术问题研究 下一篇:弘扬地方文化 彰显栏目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