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化引资搁浅 千亿产业链难以撬动

时间:2022-09-02 07:05:31

山东海化引资搁浅 千亿产业链难以撬动

“山东海化与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在内的潜在投资者就战略合作进行了洽谈,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订立任何意向协议,在未来三个月内也不会再筹划此事。”2008年1月2日,记者致电山东海化集团公司(简称“山东海化”)律师事务部,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

2007年中旬开始,山东海化将会引进战略投资者一事就传的沸沸扬扬,美国的凯雷投资集团,中国中化集团都是其中备受瞩目的投资方。

但山东海化两次的谈判都没有成功,并且“很受伤”。

中化入股告吹

从山东海化即将引进战略投资这个传闻一出现,人们对于这个传闻是真是假就随着时间的推进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

然而,半年过去了,山东海化集团却公告宣布:“截至目前各方对战略合作的可行性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订立任何意向协议,预计在未来三个月内也不会再筹划此事。”

2007年12月13日,山东海化的股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突然双双停牌。而公司的解释是“山东海化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且方案尚需讨论,存在不确定性”。

如今,结果显示,海化集团与中化集团的谈判暂时搁浅了。

有消息称,双方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在合作模式和控股权方面没有达成一致。虽然两者在业务上存在良好的互补性,但同属于央企身份的两家公司在利益分配上很难平衡。

对此,中化集团、海化集团以及山东潍坊市国资委都保持了缄默。

山东海化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化工企业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拥有的十几种主要产品,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上均居同行业首位,其中硝酸钠、亚硝酸钠产能居世界第一;三聚氰胺产能居亚洲第一;溴化物产能居全国第一。

山东海化2007年中报显示,纯碱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1.68亿元,所取得的收入占山东海化主营收入的26.65%,而占主营利润的比重达到了58%,已成为该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目前,山东海化将对公司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即“做大做强两碱,逐步收缩调整产品线”的战略,这也将使纯碱和氯碱两项主营业务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凯雷失意产业链

而在五个月前,山东海化集团与凯雷的合作事项刚刚破裂。2007年6月6日,潍坊市国资、海化集团与凯雷集团三方共同签署了备忘录。

三方面同意凯雷与海化集团共同设立一家合资企业,其中海化集团以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海化集团持有的山东海化股权)出资,凯雷以现金出资,关键在于海化集团将保持在合资企业的控股地位。但一个月后,由于三方并未达成实质性的一致,备忘录失效。

据相关人士透露,双方谈判的焦点一直在价格上,其中最关键的是海化集团持有的山东海化股权如何作价。

价格问题也许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山东海化考虑的唯一因素。

“海化集团未来的使命是打造一条世界上最完整的海洋化工产业链。”山东海化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条产业链将会包涵目前海化集团所有的投资,整体规模将有望实现千亿。

从这个方向上,山东海化与凯雷集团合作的终止就很好解释了。

凯雷只是一家财务投资者,给予海化集团的帮助只能在资本层面上,凯雷集团对于盐化工和海洋化工行业的陌生导致其无法在产业链上对山东海化给予提携。

引资迷雾

尽管在引进战略投资方面,山东海化走得并不顺利,但是,山东海化也并不会因此就放弃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打算。

相关政府部门在2005年底、2006年初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纯碱工业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并再次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07年以后不支持新建项目和单纯以增加产量为主要目的的扩建项目,限制60万吨/年以下的纯碱项目的建设,严控新增产能。

海化如果要巩固本身纯碱龙头地位,必须扩大产能,但再建生产装置的空间已不大。所以,扩大纯碱产能,需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收购其他纯碱企业。

分析师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化集团迫切需要引进能够与之形成互补关系的战略投资者。如果合作成功,海化借助对方的经验,收购国内或国外纯碱生产企业扩大纯碱生产能力,就成为了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东海化应该不会停止寻找战略投资者。”上述分析师说。

该人士认为,除了中化集团外,能够有实力与海化集团战略合作的国内大型化工公司不是很多,因此,只要双方未来能够在合作模式以及入股价格上有所让步的话,双方未来再次牵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投资山东海化,投资方需要妥协的地方是很多的,但是如果山东海化不能够放下身段,在今后的战略谈判中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上一篇:外资渗透提速 中国造船业“与狼共舞” 下一篇:钢铁股:寻求高成本下的盈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