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与酮替芬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07:04:42

【摘要】目的 探讨布洛芬与酮替芬(抗炎合剂)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和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后第3天观察疗效,第1和第5天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层析法检测白介素-1和降钙素原水平 结果 布洛芬与酮替芬联合治疗组(抗炎合剂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高,复诊率比较低,IL-1明显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 结论 布洛芬与酮替芬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抑制IL-1水平。

【关键字】上呼吸道感染、白介素-1、降钙素原

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占我院儿童急诊就诊患者的2/3以上。首次就诊患儿当中,急性咽炎占主要,其中又以病毒性感染居多。病毒性急性咽炎发病急诊就诊常常以高热多见,是我院儿科急诊最主要的病人来源,也是患儿家属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临床鲜见应用。患儿家属对病情的认识不足和过度紧张情绪以及儿童急诊资源的相对不足,常常导致激素与抗菌素的滥用。布洛芬(ibuprofen)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与退热作用;酮替芬(ketotifen)是新一代抗组胺药,都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旨在探讨布洛芬与酮替芬组成的抗炎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与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2013年3至2013年5月在我院急诊儿科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均符合诸福堂第七版儿科学的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2±1.2)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就诊,未用过退热药,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并且无布洛芬或者酮替芬的过敏病史。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抗炎合剂组与常规治疗组。抗炎合剂组71例,男性40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1±0.9)岁。常规治疗组49例,男性3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4±1.4)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与及病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120例患者均以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多喝水,适当选用抗病毒口服液或者小儿金翘颗粒,细菌感染时加用希刻劳(头孢克洛颗粒)处理,发热超过38.5度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常规治疗组即按上述处理,而抗炎合剂组则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抗炎合剂,其中布洛芬按7mg/kg.次,q8h,口服3天;酮替芬,口服,bid,连用三天,剂量按照1岁以下0.35mg/次,1-4岁0.5mg/次,4岁以上1mg/次。所有患者于首次就诊后5天回本院查血检验炎症因子。

1.3 疗效判断 以治疗3天后为观察时间点。显效:发热、咳嗽、咽痛、纳差等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咽部充血等体征消失;有效:发热消失,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好转;无效:原有症状与体征没有明显缓解。

1.4 炎症因子及降钙素原(PCT)的测定,采用 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IL-1、IL--6水平,PCT采用免疫层析法,详细操作按照试剂盒步骤。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用两个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抗炎合剂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

2.2 复诊率

复诊率即患者首次就诊后,三天内回本院复诊需输液治疗的比率。抗炎合剂组复诊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

2.3 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浓度的比较

抗炎合剂组治疗前后IL-1与IL-6下降明显(P

3.讨论

上呼吸道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个别会出现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神经炎等并发症。急诊就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高热。对于仅有高热,咽喉充血,无其他症状及体征的患者,临床无证据提示危重疾病可能的患者,国外主张单纯对症退热治疗,家庭观察,次日电话随诊,必要时回社区复查的综合处理【1】。然而在国内,患者家属急躁的情绪,对疾病常规病程的不解,医生认识不准确与及迎合患者等因素,常常造成急诊儿科过度滥用激素与及抗菌药物。很好地退热以及对症,不造成过多的不良反应,同时不掩盖其他疾病诊治的综合方案探讨,对临床很有价值。

布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退热、镇痛等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退热与镇痛的效果。其口服易吸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故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使用。酮替芬是新一代抗组胺药,可抑制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具有保护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使之在变应原攻击下,减少膜变构,减少释放过敏活性介质的作用。本实验用布洛芬和酮替芬组成抗炎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退热等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减少复诊率。常规使用3天,可以减少静脉用药,较少复诊,对降低激素与及抗菌素的过度使用有一定帮助。

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心率增快,呼吸增快,机体代谢增强,炎症介质释放,若机体在合适的治疗后,常常能够代偿与缓解。若患者营养不良,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治疗不当,可以进一步引起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严重时可进一步引起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IL-1【2】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抗炎因子,是机体对感染和损伤的重要的防御机制。其与免疫细胞的激活,发热、炎症病理过程的调控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的IL-1释放,对机体有利,但过多的IL-1,可以导致TNF,IL-6瀑布式释放,进而导致机体损伤。本实验观察到抗炎合剂可以降低IL-1的浓度,抑制过度的炎症介质释放,这主要是布洛芬的强有力的抗炎【3】作用所致。近年来,Carty【4】等发现布洛芬在新生儿脑损伤中可以抑制IL-1的释放,减轻脑损伤,促进康复,与本实验相一致。

PCT【5】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 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 13000个,半衰期为 25 -30 小时。正常情况下,降钙素原由甲状腺 C 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酶水解后形成活性成分。健康人体中降钙素原含量极低。降钙素原可由内毒素、TNF-α、IL-6 等致炎因子作用于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上呼吸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本实验开始时检测其浓度不高,治疗后浓度也不升高,显示炎症反应得到了良好控制,但并不能提示抗炎合剂与PCT之间的关系。

综上述,抗炎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退热与抗炎作用,其对炎症介质的特别是IL-1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4 参考文献

1 Robert M.Kliegman,Richard E.Behrman,Hal B.Jenson,,et al.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8/E,2007:1084-1087

2 呼海燕,林友胜,发热的研究历程和进展,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 3, 6( 1):31-35

3 Nieman, David C, Henson,et al. Ibuprofen use, endotoxemia, inflammation, and plasma cytokines during ultramarathon competition,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2006,6(20):578-584

4 Carty, M. L,Wixey J.A.,Reinebrant H. E.;Ibuprofen inhibits neuroinflammation and attenuates white matter damage following hypoxia-ischemia in the immature rodent brain ,Brain Research,2011,6(1402):9-19

5 王晓梅,张建成等,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1(10):80-82

上一篇:安顺市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及视力保护知识知晓... 下一篇:IL—22对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外周免疫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