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控制

时间:2022-09-02 06:46:24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控制

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控制不当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控制方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就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和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抵抗能力。即使裂缝的出现不会导致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或建筑物的倒塌,也会影响到建筑外观。当裂缝宽度超出一定限度时,也会造成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能。本文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几种常见裂缝的控制方法。

一、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很多的,情况较为复杂,综合因素较多。工程实践证明,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变形、荷载以及不均匀沉降。一般由温差、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变形造成的裂缝约占80%,荷载等造成的约占20%,当然还需要考虑其综合原因。根据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人们常把混凝土裂缝归纳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徐变裂缝、应力裂缝和施工裂缝等几大类。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法

1、收缩(干缩)裂缝的控制。收缩(干缩)裂缝的控制主要在于控制湿度的变化,使结构、构件具有相对稳定的湿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及时用草垫、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并洒水湿润养护。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天气应及早覆盖、喷水雾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加强混凝土表面的抹压,但应注意避免过分抹压;采用密封保水方法,在混凝土表面喷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或采用其他养活空气流动(如设挡风墙、罩)、延缓表面水分蒸发的办法,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2、温度裂缝的控制。防止混凝土内部约束引起的表面温度裂缝,一般采用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或内部的温差的方法,使其小于25℃。常用控制措施是:对加热养护的构件应采用缓慢升降温,使升降温度不大于10℃/h,并注意缓慢揭盖、脱模,避免表面温度应力过大;对大体积结构,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较大时,应采用保温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温差控制在25℃以内。预防结构受外部约束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一般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一是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减水剂;利用后期(90d、180d)强度以降低水泥用量和温升;二是避开炎热天气及夜间浇筑混凝土。采用低温水拌制混凝土,对砂石进行冷水雾降温,或设置简易遮阳装置,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同时采用薄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加快热量散发,并使热量分布均匀;三是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慢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削减温度应力。夏季避免曝晒,冬季保温覆盖。采取长时间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回填土,避免结构侧面长期暴露;四是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在基础内设置必要的温度配筋。在接缝部位,适当增大配筋率,设暗梁,以减轻边缘效应,提高抗拉强度。同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提高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避免降温与干缩共同作用导致的应力叠加;五是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5%-10%的VEA混凝土微膨胀剂,以抵消由于干缩和降温引起的混凝土收缩,控制混凝土开裂。采取“双控计算”措施,即在浇筑混凝土前按施工条件和拟采取的防裂控制措施,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降温收缩拉应力,当发现超过计算龄期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调整所采取的措施使应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控制裂缝的出现。

3、沉降裂缝的控制。沉降裂缝主要在混凝土表面沿水平钢筋通长方向出现,分布面比较广,一般在拆模后3d-7d出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若混凝土浇捣时,骨料颗粒下沉,水泥浆上浮,受到钢筋或埋件或大骨料的阻挡,造成混凝土分离。在工程施工中,一般采取的措施为:在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布点下料的位置尽量要少;振捣下层钢筋时可轻轻地对上部钢筋进行振动,尽量减少上部钢筋粘带水泥浆;浇筑混凝土以前可对钢筋及模板用水湿润,降低钢筋及模板的温度;夏季混凝土浇筑尽量选在早晨或晚间较凉爽时;施工时应严格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充分,且分层间隔不宜过长。

4、徐变裂缝的控制。适当加大端头截面高度,配置承受水平力钢筋、放射式配筋或弯起构造筋(弯起方向平等于主拉应力)。压低预应力筋弯起角度,减少非预压区;支撑节点采用微动连接,如采用螺栓连接,预留孔内设橡胶垫圈、柔性连接等,以削减约束应力;构件吊装前应有一个较长的堆放时间,吊车梁的最后固定尽可能晚些(徐变3个月可达60%,4个月基本稳定,半年徐变可完成70%-80%),使徐变变形在吊装前(或固定前)完成大部分,此时混凝土具有较长龄期,强度也较高。

5、施工裂缝的控制。木模板浇水湿透,防止胀模将混凝土拉裂。采用翻转脱模时应平稳,防止剧烈冲击和振动,并应在平整坚实的铺砂地面上进行;预应力构件预留孔时管芯要平直,混凝土浇筑后定时(15min左右)转动钢管,抽管时间以手压混凝土表面不显印痕为宜,抽管时应平稳缓慢;胎模应选用有效的隔离剂,起模前先用斤顶均匀松动,再平缓起吊;构件堆放要按支承受力状态设置垫木,重叠堆放时,支点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做好标记,避免板、梁、柱构件反放;运输中,构件之间设置垫木并互相绑牢,防止晃动碰撞;屋架、柱等大型构件吊装,应按规定设置吊点;吊装屋架等侧向刚度差的构件时,应用脚手架横向加固,并设牵引绳,防止吊装过程中晃动、碰撞。

三、结论

要对混凝土不同裂缝有效控制,关键是在具体施工中我们必须多观察、多比较。只要对出现的问题多分析、多总结,严格按规范操作,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上一篇: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8―14周妊娠无痛流产中的效... 下一篇: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