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

时间:2022-09-02 06:28:26

谈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

新课程提倡生物教学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下面,就谈谈生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到所面对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又觉得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得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讲解真菌繁殖的条件和特点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这些霉菌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容易在这些物品上生长?”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生觉得生物这门学科是很有趣的,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又如,讲授“鱼的侧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知鱼是高度近视的,可它们生活在到处是暗礁的水中却不易触礁,为什么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求新知。

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建构新知

知识的应用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在知识的建构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素材,使知识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如教学“开花和结果”一课时,我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如“黄瓜有花不结瓜”“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和受精的原理,再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人工辅助受粉”。这样,既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新知,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教学,但教育教学若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的基础之上,而且,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及关注点引入新知,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农村初中学生在知识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产、生活的经验和常识。如教学“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一课时,我将农村学生熟悉的熏腊肉、晒咸鱼的实例引入课堂,然后引导学生逐步探索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在揭示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原理后,再运用这一

原理解释“食品腐败”现象的原因。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从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中理解与建构了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产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情感。

又如,我在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正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这个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几乎每天都能在学校、电视、报纸、社会等各种媒体中获得有关传染病的信息。作为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和建构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等生物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意义和作用,能增强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且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基于这个意义,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素材可以引入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三、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并得益于生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投向生活,使视野更开阔、头脑更充实呢?将生活中的热点引入课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教学“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正是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几乎每天能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中获得有关传染病的信息。于是,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联系,这样既能使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又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习得新知。

又如,2011年3月1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从而使核电站反应堆里的核物质泄露,导致大气、海水遭到核污染。课堂上,以此引入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创设生活情境,加强体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参与、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教学“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课时,对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扩大与缩小的关系,可先让学生把双手放在胸骨与肋骨的两侧亲自体验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以增加感性认识,再通过现场测量胸围差的活动去验证他们的感受是否正确,从而加深对呼吸时胸廓变化的认识。其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情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于是我利用注射针管进行演示,让学生体验和探究一定量的气体其容积的大小与气压的关系,以此突破肺内气压变化这一教学难点。

体验教学是教育回归学生自身生活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使学生学会避免错误的认识,战胜消极的情感,发展正确的认识和利用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教学中的快乐与欢悦,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五、将生活常识引入课堂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就会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学习就成为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所以,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例如,“真菌”一课中最鲜明的特点是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于是课前我布置学生做一个生活小调查,具体做法是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填写一张家里衣服、皮鞋和粮食储存情况的调查表,然后让班委进行数据统计,由此了解到衣服、皮鞋和粮食储存不当会发生长霉的现象。同时,让学生为自己家庭设计一个防止衣服、皮鞋和粮食长霉的方案,并让家长作出初次评价,这一爱心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课堂上,

先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防止衣服、皮鞋和粮食长霉,

再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分析课前为家庭设计防止衣服、皮鞋和粮食长霉的方案是否做到合理防霉,并分组进行自评、互评、修订。然后每组选出认为最合理的防霉方案上讲台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课后将防霉方案带回给家长,让家长再次作出评价。最后,我在课堂上挑选了两位家长写的评语进行宣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长的关心、支持。本课最鲜明的特色是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科学为大众”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活起来。这样,不仅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源于他们的生活,使课堂学习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总之,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重视教学回归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各种教学策略,使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浅议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下一篇:优化初中板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