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第21期

时间:2022-09-02 04:59:25

古时文人墨客颇喜爱听雨,“留得枯荷听雨声”、“雨声滴碎荷声”、“院静闻疏雨”之类的诗句,常常出现在他们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下。

“梧桐树,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那雨声中,似乎满贮着诗人的寂寞和惆怅。翻开唐诗宋词,会遇到这扑面而来的古典的雨,沙沙地下个不停,如泣如诉,如怨如悔,似乎每弹拨一下琴弦,也会发出雨点的音符……

不同的人听雨,自有不同的感受。

古人听雨,或在花园似的幽雅环境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听雨是一种闲情逸致;或在茅屋窗下、孤舟乌篷中,“画船听雨眠”,听雨是一种孤芳自赏:或在荒村野店、寂寞旅途中,“横风吹雨入楼斜”,听雨是一种无可奈何;或仰卧床榻静听急风骤雨,忆当年沙场征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听雨是一种对少年壮志报国情怀的怀念……

今人听雨,则因工作和境遇不同而心情各别了。上班族听雨则心愁,因为要骑车穿雨披,雨水扑面十分讨厌;小摊贩听雨则担心顾客稀少、生意清淡;住在地势低凹的平民百姓听雨则怕又遭水淹;种田人听雨则旱时喜悦、涝时忧愁……今人工作忙节奏快,大部分人听雨难生诗情,除非对文学艺术情有独钟的人,方能稍得古人听雨之趣。现代作家郁达夫,在西湖“楼外楼”饮酒遇雨,想到的是历代名人在西湖留下的身影和诗文。于是雨中西湖令他感慨万干:“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听雨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对此颇有感触。

少年时,家境贫困,寒舍难挡风雨,下雨时,雨声滴碎漏声,那时的听雨,是心焦而无奈。

工作时,工厂地势低凹,每逢梅雨季节,大雨倾盆,车间设备常遭水淹,于是需及时排水抗涝。这样的听雨,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退休后,一次生病住院,恰逢连天大雨,各地水淹成灾。我躺在病床上,默默地听那不绝的雨声,便觉得老天有眼,为我身患疾病而泪雨滂沱,也为水灾造成的损失而叹息。在那种环境中听雨,有种若有所失的茫然。

而今生活安宁而和谐,在雨声的陪伴下,我往往捧起一本爱看的书细细品读,书中有润如酥的天街小雨,有邑轻尘的渭城朝雨,有风吹海尘的浙东飞雨,有滴碎残荷的三更雨……有更清凉、更润泽的雨水浇注在我的心田。

书中的雨声,是悦耳的,使人如饥如渴,如醉如痴。于是,心田中又会长出绿油油、翠生生的新苗,摇曳着生命的绿色……

能有悠情细听雨声的人,是静逸的,深沉的,幸福的。

上一篇:四川各地广泛开展庆“双节”活动 下一篇:一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