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内地“假外资”现象/三种信任层次:吓阻、知识、认同

时间:2022-09-02 03:54:48

透视内地“假外资”现象/三种信任层次:吓阻、知识、认同

透视内地“假外资”现象

2005年,内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总额高达60325亿美元,但值得重视的是,内地每年吸收外资中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外资,而是内地资本境外“留学”一圈后,重新回流内地投资形成的“假外资”。这部分“假外资”,不仅反映了内地在引资方面存在的部分“误区”,更凸显出国民财富流失等严峻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这部分“假外资”,并分析其成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成为内地进一步提高引资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前提。

按国内学者较为一致的估算,“假外资”约占内地每年引资额的1/3。也就是说,按2005年60325亿美元的引资额计算,有200亿美元属于“假外资”。“假外资”主要借道香港和其他离岸金融中心回流内地进行投资,从而取得外资身份,因此“假外资”的形成过程也被称为“返程投资”。由于内地与香港的天然联系,内地资金进出香港较为便利;而离岸金融中心由于以下特点,更成为内资“留学”的天堂:对资金转移不加限制,没有外汇管制;公司注册程序简单,可由机构完成;公司无须每年召开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管理程序简单;公司注册资料及文件高度保密;几乎没有营业范围和地区范围的限制等。

除了国内学者“1/3”的估算外,其他方面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曾于1995年估计,内地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约20%属返程投资。亚洲开发银行2004年6月的报告认为,内地“返程投资”规模被低估,其占内地对外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的26%至54%,平均规模约为40%。

“假外资”的大量存在,成因极其复杂,如超国民待遇、跨境洗钱等。国内学者最为一致的观点是,超国民待遇是“假外资”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内地对内、外资实行差别待遇政策是“假外资”形成的重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在诸多方面享有超国民待遇,包括:税收减免、市场准入、土地和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价格优惠、借用外债和资本汇出便利的政策渠道等。以税收减免为例,其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体现在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税率两个方面。

三种信任层次:吓阻、知识、认同

分析许多在中国大陆成功的人士,其个性特质多半属于开放类型,他们对人接受度较高,融入当地后,利用其在台湾等先进地区的专业知识,加上大陆人才(或人脉)的当地优势,很容易建立一个“联合军团”,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乘数效果。

根据美国马里兰大学罗伯・史密斯商业学院教授夏皮罗(Debra Shapiro)发表的论文《人脉生意学》(Business on a handshake),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类型的信任:一、吓阻基础的信任;二、知识基础的信任;三、认同基础的信任。

吓阻基础的信任,是最低层次的信任,透过惩罚来威吓被信任者。早期的台商到大陆,八成以上都采取此方式管理。但“这种方式已经落伍,效果不彰,尤其会造成组织的消极公务员心态,”黑幼龙说。

第二层则为知识基础的信任,建立在受信任者行为的可预测性,信任者因取得越多有关受信任者的知识,越能降低不确定感。在人才至上的时代,企业采取此一模式的比率逐渐提高。

但最高层次的信任,则是认同基础的信任,唯有双方了解彼此的需求,而在交换过程中发展出共同价值观,“共好”的信任得以产生。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柯承恩分析,这种以认同为基础建立的信任,可发挥巨大效益,可能是吓阻与知识的百倍以上。因为这种关系,可以降低监督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克顿顾问公司董事李光辉就是一例。李光辉在台湾时曾任TVBS副总经理、民视总经理,进入中国第三年,已带领克顿成为当地最大媒体顾问公司。在中国,电视台均由当地人经营,公司里只有李光辉是台湾人。

友人观察,李光辉与其大陆老板吴涛,就是一个彼此认同的混种团队。吴的人脉遍及大陆媒体圈;李则拥有电视台操作的专业,遥遥领先大陆,各有擅长,而这两人因为彼此信任,才能发挥加乘力量。两人之中,缺一不可,就像两只脚一样,必须听从同一个脑的使唤才能前进。

上一篇:冒险教授/清算活力门公司 下一篇:中印赛跑,我赌印度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