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9-02 02:59:52

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自身发展,积极改进培养手段和培育机制,加强职业修养使得四支队伍各司其职,确保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辅导员任职资格制,保证专职辅导员的工资、岗位津贴和其他待遇,确保队伍稳定;二是加强培养培训,切实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增强其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三是规范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相关制度,切实增强其管理育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四是提高“两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深化“两课”改革,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

二、拓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完善相应服务机制

2.1将学生进行学习动力教育与就业目标挂钩

2.1.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和就业教育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建立专人负责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重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的工作,充分发挥窗口单位的服务作用。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工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顺利就业。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F.Drucker)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在未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职业院校还要教育学生以“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荣辱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职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学会从小事着手,克服“劳心者治人”的认识误区,在职业生涯中磨练自己的顽强的意志,勇于实践,努力创业,在艰苦奋斗中获得人格提升和升华。

2.1.2建立健全校企互动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

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的教师根据实际生产岗位需求共同制定用人评价标准,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教育资源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深度整合,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对毕业生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指导等措施,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3.2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构成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少数民族学生在经过文化环境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冲突,因此,在这一阶段,思想教育需要将民族心理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卫生教育和引导,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2.2.1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作为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寓于民族心理结构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中。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可以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民族文化在其成员心理上的投射,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的放大,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因此,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抓住抓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心理典型的心理特点,充分掌握他们的文化、角色以及人际关系冲突等问题,积极探索全方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教育形式于一体的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2.2完善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庭和自我实现的特殊群体,他们背负着社会、家庭环境和学校的多重希望,面临的学习、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和其他大学生群体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是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一是开展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讲座,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等;二是建立专职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班级、寝室指定专门心理委员,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系制度;三是在校医院设立心理门诊,专门负责学生心理治疗。

2.2.3将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与民文化相结合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加之受地域环境、生态经济等因素,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和教育,他们一方面要接受以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维持母体文化,这样的文化冲突必然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和实际需要出发,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更细致的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树立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从而深化以人为本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作者:乔莉 单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工学结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