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河长制的“因式分解”

时间:2022-09-02 02:59:42

过去河滩乱堆乱种现象普遍,如今垃圾入池,专人管理,河堤焕然一新;往日脏臭的大沟小溪通过生态治理,如今河坝飞瀑,垂柳依依,成为观景平_……河流是一道生态画廊,水塘是一方绿色家园,春日漫步宜都乡间,这般风景随处可见,变化源于河长制的创新。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何因地制宜抓落实?宜都市对河长制的“河”“长”“制”进行“因式分解”,从中走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治河之道。

河道:生态治理是河长制的前提

宜都市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是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生态屏障,境内5公里长以上的中小河流有117条。过去河流整治常年停留在河沟两侧浆砌挡土墙、沟底清淤混凝土硬化的传统思路,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一时一地”,常常是护了北岸冲南岸,顾了右岸失左岸,尤其是混凝土的大面积使用,导致河流生态功能不断退化甚至丧失,对外源污染自我净化能力降低,加之农村乱堆乱丢现象严重,河道淤积,水质污染,阻水漫堤情况时常发生。河流管理基本是汛期查一阵,汛后乱搭乱建;建时热闹一阵,建后晾一边。

没有优美的水环境,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2007年,宜都市以五眼泉乡鸡头山村为试点,投资600多万元实施水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排洪沟、渠道、堰塘配套整治的同时,还植树种草,修建供水站等设施,并实行村级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共有制管理,项目区内水利设施蓄水、输水、排水功能明显增强,水土流失和沟泥淤积现象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中小河流是城镇化建设的一道流动风景,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十二五”期间,宜都市根据“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思路,围绕“防洪、生态、社会、效益、景观”主题,提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河流整治目标,推广试点经验。24条中小河流被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整治范围。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基础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对直接威胁公路和居民安全的堤段实施必要的混凝土护坡,其他岸坡尽量保存原生植被或补种植物,不搞裁弯取直,尊重河流自然走向和天然习性,采用适合鱼类和蛙类生存的生态连锁式护坡方式,努力构造相对自然的水环境,保护河流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确保河道系统内的生物链不断,水中有鱼虾,河底有水草,石缝有螃蟹,岸边有水鸟。同时,充分考虑群众“河居”特点,在人口聚集地方就势修建亲水平台、微型码头、人行廊道、休闲广场等小型公益设施,满足群众用水方便,呈现人水和谐新景象。

生态水利成为宜都全民共识,小河流、堰塘、湿地等水域都当滨江公园、湖心花园来保护和建设,继红花套、高坝洲、枝城东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区后,2014年至今,又完成了五眼泉、枝城西、姚家店3个综合整治项目区建设,九道河、申家溪、杨家湾、白洪溪、裴家冲、宋山冲、石马冲、艾家冲、孙家冲等一批中小河流返老还童,周边居民享受到生态水利好处,产生保护水环境的强烈愿望,这些都为河长制全面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河长:要接水环境长治的“接力棒”

我国现行领导干部任期体制基本是五年一届,一项决策或工作在任期内,其正面效益或负面问题不能完全实现或发现,有的隐性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才能暴露出来。有些事情成为“烂摊子”,前任一走了之,“新官不理旧账”,最终变成“历史问题”。

在传统“靠水吃水”观念影响下,清江流域网箱养殖无序泛滥,网箱多达45000口,其中宜都高坝洲库区就有30000余口,清江水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现任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建国是2016年12月正式走马上任的,此前他未在宜都工作,眼下身为新一任宜都长江、清江江段河长,他面临全面取缔清江高坝洲库区所有网箱设施的硬任务,新官不仅要理旧账,还要总结经验,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全面恢复清江生态环境。上任后他接连召开畜禽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规范湖库养殖行为及清江渔洋河网箱拆除等几个涉水事务工作会议,代表宜都市政府与各相关乡镇及市直有关单位签订了责任状。

谭建国说:“河长既要抓宏观抓全面,也要有的放矢抓细节,水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抓。比如前些年,我市畜禽规模养殖、湖库水产养殖、库区网箱养殖发展较快,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生态承载能力有限,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滞后,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生态环境安全、群众生产生活以及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构建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2017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湖库养殖规范整治。”

2017年2月14日,谭建国又率水利、交运、港航、公安、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现场检查督办长江沿线非法码头整治,要求各级各部门采取坚决的态度、坚决的措施,坚决打击非法采砂、非法码头、非法排污,确保201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非法码头取缔清场任务。

从《宜都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可见,市、乡、村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覆盖42条河道、120多个村,“河长制”呈现常态化。148块河长制公示牌立于河畔,河长姓名、管理范围、目标责任一目了然,接受社会监督,其中部分责任牌因为领导变动待换届后重新更换。宜都市河道堤防管理处处长蒋勤说:“领导变动了,但河长责任一届跟一届,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划定责任,一河一档、一河一长,对号入座抓落实,同时对已纳入省级湖泊保护名录的贵子湖、南庄桥湖明确‘湖长’,同样接受社会监督。”

制度:“扫好自家门前雪 ”

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河长制实施完成情况作为各责任单位目标考核和治庸问责的重要内容,实行季度考核,半年督办,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单位严格问责。在红花套镇,笔者与镇长李先宁进行了一番交流。他是申家溪、渔洋河、大溪3条河流的河长,同时也是长江、清江的分片河长,不但与村主任、各管理站所签订环境责任书,还经常思考治水的好办法。他说:“河长制是一把手工程,既然我是河长,就要想河事、问河策,从源头抓起,凡是涉及取水、用水、排水的项目,我们都要环境论证。全镇9家规模养猪场,今年5月30日前全部清除。”

多级河长制的分级管理,使责任更加明确,建立河道水环境管理w系已成为地方政府创新工作的热点。红花套镇对村级实行百分综合考核,每分370元,其中环境卫生10分,全镇每月巡查一次环境卫生,好的加分,差的扣分,工作不到位的村级河长被通报批评。目前全镇农村有130个流动垃圾箱、600个固定垃圾池,环境卫生大改观,鹭飞鱼游,河畅其流。

枝城镇给每个村每年3万元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加上市里给的2万元,一共5万元。为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效益,对村级河长实施管理保证金制度,村主任个人缴纳2000元保证金,年终考核结果决定是否扣除或返还保证金。镇党政工作督查室主任王功平递上2017年2月4日和7日的《专班检查通报》,其中官坪村9组38号屋前坎下塘堰边及农资站旁河沟内,赤溪河村吴家渡新桥桥头、吴家渡堤内鱼池边,洋溪村6组7号屋前桥两侧、村委员会后鱼池等地段垃圾未及时清运,分别扣责任人1500元、2000元、3000元不等的工作经费,阳合岭村因为一处零星垃圾暴露也被处罚了500元,同时4个村在全镇被通报批评。如今村民自觉保护水环境,垃圾污水乱倒、杂物乱堆乱丢现象基本消除了,河长制深入人心。

以地方首长为核心的河长制建立,水利部门是否就能高枕无忧?显然不能。水利部门要当参谋、做先锋。宜都市“一河一策”多级河长制获全国2016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其中一条就是建立了中小河流流域管理体系。

2014年,宜都市组建了大溪、九道河、渔洋河三个流域管理处,各流域管理处对管理区内的中小河流、农村河道和灌区主干渠及建筑物勘测登记,建立台账和档案资料,负责所属河道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河长落实相关的环境整治措施,配合查处违章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和反馈工作情况。九道河流域管理局负责枝城镇、松木坪镇、王家畈镇3个乡镇所辖的14条中小河流162.87公里范围管理,管理处处长许素坤说:“10名管理人员平时轮流巡堤,杂草生长旺盛期集中清除边坡杂草,每次要忙十天半个月,发洪水时工作量更大,一次洪水要清七八吨垃圾。”大溪流域管理处负责管理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4个乡镇所辖的11条中小河流共106.82公里,红山灌区和大溪灌区渠道127.24公里,管理处处长邹吉铭说:“我们每个月都要开次流域管理会,流域水环境情况定期向镇里通气、向河长报告。”管理处职工张明州负责申家溪除杂工作,他说,平时每周上次堤捡垃圾,每年有四次大的除杂工作,每次除完4.5公里堤上的杂草得10多天。红花套镇水利堤防中心主任李发成说:“平时我们与村级河长经常联系,监督村里清理河边垃圾,管护环境卫生,哪里堤角垮了,我们都会及时修补,共同搞好水环境。”

上一篇:那一次,我错了…… 下一篇:童年,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