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入手上好小学体育课

时间:2022-09-02 02:11:51

多方入手上好小学体育课

1.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情感、个体差异、错误等都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体育学科知识。比如,如何锻炼身体各部分肌肉?肌肉拉伤后如何应急处理?如何用运动调节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能力?等等,通过实践成为学生自己的基本知识。另外,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每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他们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同时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完善对事物的理解。学生练习中会出现错误,对于本人而言,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是自我提高的契机,这时老师不能把眼光紧紧放在“差异”和“错误”方面,应该把目光积极定位在学生本身发展和进步上,并且让这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2.开展民间体育项目

我国民间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往往与民俗民风、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既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资源,并使之发扬光大。

2.1拔河:拔河是民间常用的健身方法,可以进行单人对拔或集体对拔。拔河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对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运动方法看,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力量均衡的两队,在规定场地范围内,发挥本队最大力量,遵守规则,战胜对手。拔河项目的典型性在于同伴间的相互配合,动作的协调一致和团队力量的展示。

2.2踢毽子:踢毽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广的项目,可以单人踢、多人踢,可以表演,也可以进行比赛。经常踢毽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协作与竞争精神有重要作用。从运动方法看,踢毽子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器材简便易制,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踢法变换无穷。踢毽子项目的典型性表现在:通过踢毽子的准确度、表演的花样和一次重复的次数,展示个人或团队的高超技能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3.广播操教学要融入情境

天真、纯洁、活泼、好奇是小学生的特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角色扮演活动特别有兴趣。通过森林运动会、学生扮演小动物、贴头饰等活动使学生进入情境。此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结合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达到很好的情境教学目的。

在学生做操动作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背景音乐的节奏快慢、节拍强弱、音乐风格特点及表现形式等。待学生有所领会后,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对广播操音乐的一些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大胆联想,体会每节操对应音乐的感觉。教师用词语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每节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意境做操,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身体姿态及表情表达出对音乐和动作的理解,从动作中体会音乐的感觉,从音乐中体会做广播操的快乐,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自我陶醉的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全身心融入做广播操中,体会音乐的美感,尽情享受广播操带来的快乐。

4.采用游戏法

游戏法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扼杀人的天性。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如在课的开始,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上课兴趣。又如“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情绪,既寓教于乐,又发展投掷能力。

5.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兴趣。如果上课时教师板着脸,那么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使师生间拉开很大的感情距离,学生的思维受阻,对学习感到厌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课堂上面带微笑,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教师既要做他们的家长,关心爱护他们,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尊重他们,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优生”、“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当学生练习失败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表扬,当学生焦虑不安时给予安慰。例如:一年级有位小朋友人长得矮小,又体弱多病,属体育“差生”,平常教学中我没有放弃他,而是经常鼓励他“没关系,你在课中仔细听,认真练,很快就会进步的”。渐渐地,他能做一些动作了,也能举手回答了。我再次给了他肯定,同时当众表扬了他。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兴趣浓了,并自觉参加锻炼。

上一篇:初中美术欣赏式教学初探 下一篇:学校管理中的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