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9-02 12:23:37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43-01

尿崩症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颅脑损伤致下丘脑受损引起的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水重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以多尿、烦渴与低比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并发症。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0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因尿崩症而死亡。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2-53岁,平均42岁,其中GCS评分3-5分3例,6-8分13例,9-15分4例,坠落6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分别于伤后2-7天出现尿崩,尿量>4000ml/d,相对体积质量<1.005,尿渗透压<28mmol/l,本组病例中低钾血症8例,高钠血症5例,低钠血症5例,10例血钠正常。

1.2 治疗方法 发现尿崩症后,轻者经补液及纠正电解质后症状重到按期制,重者经口服弥凝片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控制,尿量明显减少,使尿量保持在1500-3000ml/d,尿相对体积质量和尿渗透压恢复正常,血电解质保持平衡。

2 护理

2.1 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监测尿比重,监测血压、脉搏以及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及24h尿量。通过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可以直接了解尿崩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同时尿量也是了解水分丢失量及确定补液量的可靠指标,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尿颜色的变化。尿颜色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尿比重的改变,若尿量>200ml/h持续3-4h,或24h>4000ml,或应用20%甘露醇3h后尿量仍明显增多,而且尿颜色逐渐变淡如清水,尿比重<1.005,常提示尿崩症的出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 电解质的监测 及时采血,监测电解质,血糖、血渗透压的变化,特别是血钠、血钾的值,观察患者的面色,有无抽搐、意识改变、心律失常等,如有低钠血症立即给予口服补钾及静脉补钾,高钠血症应限制或停止钠离子的摄入。

2.3 皮肤的护理 因为尿崩症易引起脱水而发生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极易引起皮肤破损及褥疮。尿崩症最好选择睡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每天擦身2次,应用小量剂皮肤。

2.4 口腔护理 由于大量失水造成唾液分泌减少,患者多数昏迷,鼻饲,易造成口腔溃疡或感染。因此口腔护理十分重要,每天2次。

2.5 营养治疗 合理营养,进食高蛋白、高容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可通过口服或鼻饲给予。

2.6 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往往口难忍,而且每天或隔天进行采血检查而带来痛苦,不愿配合检查和治疗,护士要耐心解释,说明化验的意义,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7 其他 做好尿管护理,碘伏进行会阴护理每天2次,防止尿路感染。

3 讨论

颅脑损伤出现尿崩症因下丘脑损伤引起的,本组病例大多数为昏迷或意识模糊状态,本组病例的患者无法表述或表述不清,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尿量、水电解质等变化,加强基础护理,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作者单位:318000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一篇: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作用 下一篇:留置胃管患者自行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