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01 11:18:21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逆反心理强,在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学生逆反心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探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化解艺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帮助学生了解增强体质的方法,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品德,最终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逆反心理,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小学生大多年龄较小,这时候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空谈。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以下因素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首先,教师教学方法落后、陈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显得过于粗暴;其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会表现出厚此薄彼的现象,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偏向,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则不管不顾;最后,教师教学没有注重教学方法与艺术,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解决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对策

1.适时地开展心理保健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学生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了教师的角色,还扮演了学生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真正意义上做到与学生为乐。这种“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同学、朋友,要将自己的所喜所爱告诉老师。教师也要不断地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目标激励法

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应有一定的目标。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在选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行为差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那些陈规老套只能限制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坚决取缔。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解决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适时地开展心理保健法,努力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参考文献:

黄新章,夏岩.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4(14):1-3.

上一篇:小学教师在高段教学中如何注重潜质生的转化 下一篇:特殊好学生的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