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中常用的纠偏方法的论述

时间:2022-09-01 09:43:19

顶管施工中常用的纠偏方法的论述

摘要:顶管施工技术,施工时常出现抬头、扎头或方向偏差等问题,为了防止过大的方向及高程误差,除应加强观测、认真预防外,还必须及时纠偏。

关键词:管道顶进 纠偏 高程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005-02

我国采用顶管施工技术,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种施工工艺不仅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有特殊的实用意义,而且对埋设较深、处于城市闹市区的地下管道施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被广泛推广应用到整条管道的施工上。但是施工时常出现抬头、扎头或方向偏差等问题,为了防止过大的方向及高程误差,除应加强观测、认真预防外,还必须及时纠偏。本文就常用的纠偏方法进行论述。

1. 施工工艺

首先在顶进管两端设立工作坑,在工作坑中修筑后背墙体,安装千斤顶、导轨等设施。然后将带有工具管的首节管缓缓吊入工作坑底部的导轨上,当管高程、中心位置调整准确后,开启千斤顶使工具管的刃角切入土层,此时工人可进入工作面挖掘刃角切入土层的泥土,并随时将弃土通过运土设备从顶进坑吊运出地面。当完成这一过程后,再次开启千斤顶,则被顶进的管道即可缓缓向前进,顶管工艺流程图如下:施工准备开挖工作坑(筹备顶进设备、设置排水及防水系统)修筑工作坑及加固后背墙安装顶进设备管道就位设备调试(通讯联络、安全检查)顶进(观测、挖土及运土)结束。

2. 顶进施工偏差的原因分析

顶进施工出现偏差要反映在上下偏差及水平偏差上,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

(1)对于一台千斤顶来说,其作用点不在管道中心的垂线上(千斤顶高度过高或过低),对于多台千斤顶来说,其合力作用点不在管道中心的垂线上,或者合力作用点的高程位置过大或过小。

(2)导轨安装存在偏差,其轴线位置、顶面高程、两轨间距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或者其坡高与管道设计坡高不一致。

(3)(对于手掘式工具管施工工艺)工具节紧紧的套在管道上,工具节在安装过程中,其切土方向和管道前进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这样一来,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朝切土多的那一方向移动,造成偏差。

在顶进过程中,地质较为复杂,遇到软弱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造成施工偏差。

3. 顶进施工常用的纠偏方法

3.1 挖土校正法

这里采用在不同部位增减挖土量的办法,以达到校正的目的,校正误差范围一般不要大于10~20mm,该方法多用于粘土或地下水位以上砾土中。

3.2 强制校正法

当偏差大于20mm时,用挖土方法已不能校正,可用圆木或方木顶在管子偏离中心的一侧管壁上,另一端装在垫有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架稳固后,利用千斤顶给管子施力,使得管子得到校正。

3.3 衬垫校正法

对淤泥、流砂的地下管子,因其地基承载力弱,常出现管子低头现象,这时在管低或管子一侧加木楔,使管子沿着正确的方向顶进。正确的方法是将木楔作成光面或包一层铁皮,稍有些斜坡,使之慢慢恢复原状。

3.4 调整顶力位置法

对于偏差较小的情况,可以调整千斤顶合力位置来纠偏。如果管道在顶进的过程中出现“抬头”现象,可以提高合力作用点位置,如果管道偏离轴线位置,可将千斤顶向同一方向移动。

4. 顶进纠偏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管道在顶进过程中的受力进行简化,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将力F、F1、F2平移至管道中心点,其简图如下:

其中:F是千斤顶所施加的顶力的合力;

F1、F2是主体对管道所产生的磨擦阻力的等效合力;

N1、N2分别为管道顶部土体对管道所产生的压力、管道底部土体的支持力;

G为管道的自重;

M为力F对管道产生的力距;M=F*(0.5*D-h);

M1、M2分别为F1、F2对管道产生的力距;M1=F1×0.5×D;M2=F2×0.5×D;

在顶进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平衡方程:M2=M1+M;N2=G+N1;F=F1+F2

(1)当F

此时,应增加千斤顶的作用力,使管道向前移动,但是该力有一个极限值,也即为砼管道的最大允许应力(该力可简化为砼的极限抗压强度与接触面积的积,F=6S)当千斤顶的作用力接近砼的最大允许压力时,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将会把管道压碎,如采用中继间顶进法,滑润减阻措施等。

(2)当M2>M1+M,管道将会出现扎头现象,此时可以降底千斤顶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即减小h值来达到阻止“扎头”的目的,或者采取衬垫法;支托法;支顶法等。否则就应提高千斤顶合力作用点,以达到力矩平衡。

(3)当N2

5. 顶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在顶进过程中,时刻要考虑到千斤顶的允许顶力、砼管道的最大抗压值以及后背墙体的最大允许拉力,只要有一个值不满足要求,均会造成施工事故。因此在顶进之前,以上三个数值均要牢记在心,当实际顶力接近上述三个力的最小值时,就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

(2)在纠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测量工作应频繁进行,以便较快的发现管道的偏移。必须在顶进过程中纠偏,必须要用小角度逐渐纠偏,经终要保证其偏移量受控,否则容易造成管道脱口。

6. 工程实例

汉中市城市防水处理厂厂外管网工程,总长1.6KM在管线上有些部位需要穿过民用住宅,部分地段采用了顶管,管径1.8米,每节管道长度2米。采用一个400T的千斤顶,千斤顶行程为500mm首节管道制作成环形,用4个半圆形顶铁,每个顶铁长度500mm,在顶进5m时出现“扎头”现象,顶进40m时,发生了管道“脱口”现象,主要原因为:

(1)顶力合力作用点位置发生改变,千斤顶合力作用点一般为管子总高的1/4~1/5,该工程取值为40cm,偏移时我们检查发现其提高了3cm。

(2)顶进40m时,由于土体的摩擦阻力不均匀,导致管道发生偏移,采用强制纠偏法,外偏力度过大,而造成“脱口”

7. 结论

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始终要牢记四勤:即勤顶、勤挖、勤测、勤纠:应小纠,禁止大纠。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手册》[S].

上一篇:铁路既有线隧道病害整治技术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220KV-500KV输变电线路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