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创造性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01 09:13:43

新课程背景下的创造性课堂教学

一、开展创造性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精神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呈现以下新特点:理念上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课程体系上着眼于“开放、合作、创新”,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提倡“新、活、宽”;在学习方式上运用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等。而创造性教育思想实质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所以,开展创造性课堂教学正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必然结果。

二、创造性课堂教学特征和基本原则

(一)创造性课堂教学的特征

创造性课堂教学抛弃了“教师中心论”的观点,呈现出整体性、主体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积极探索切实可行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善于鼓励学生。

2.主体性原则 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好胜心、进取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更加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性原则 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流,使信息在师生之间多向传递,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能力,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

4.启发性原则 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注重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的培养;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教材、权威不同的意见,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5.愉悦性原则 传统教学重理智控制而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中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关切之情,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尊重、亲近和信赖,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反应,把对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紧张,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心理发展程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创造性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发展。

三、开展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师”和“生”,“教”与“学”,“教法”与“学法”,“教材”与“读本”,“课内”与“课外”等关系。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教”的过程就是不断向“学”转化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和开放的环境中,教师当好学生与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学生阅读视野,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挥和发展。创新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由单一的接受向接受、发现并重的学习方式转变。

二是注重教学环节,探究课型特点,力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正确处理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关系,寓教于乐,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是更新评价观念,健全评价体制,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重点关注“人”的发展,重视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使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和评价的裁判者转向课程学习的激励者。

四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作业展评活动”、“优秀作品读后感展览”、“语文知识竞赛”、“古诗文朗诵比赛”、“讲成语故事”、“经典电影展播”、“课前三分钟时事点评”、自编课本剧表演、日常生活中常见错别字调查、民风民俗调查等,指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

五是加强教研组的管理和特色建设,以教研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注重教研组团队意识的培养,完善了教研组评估机制,加大了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管理考核力度。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研考、研教、研学),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真正做到“以研促进,以教带研,教研相长”。

六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听说训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有利于感受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的朗读能力训练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利用课件中的教学直观形象,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上一篇:优化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浅析 下一篇:“个性、发展”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