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9-01 08:30:11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想说就说,畅所欲言, 放手让学生去做,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在教师没有布置的前提下自发地去预习功课,并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复习一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畅所欲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想到了、看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可以畅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二、放手让学生去做,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

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注重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教学时教师要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在现有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提高一个等级,布置一些难度系数稍微大一些的作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长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了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三、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学生掌握学法的重要性。是否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取得最大成效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教师要善于根据新知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自己去探究,找出规律,寻找结果,从而发展知识的迁移能力。当学生思维方向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拨一拨”;当学生思维遇到较大障碍时,教师就要“扶一扶”“帮一帮”,教师的点拨要适时,要在点子上,要力求达到“一石冲开水中天”“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经常不断地训练,学生自然就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能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满堂灌,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让孩子“浮想联翩”大胆猜测。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四个“大家”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 下一篇:谈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