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利

时间:2022-09-01 08:18:57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利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学生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提高教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游戏;兴趣;探究

信息技术教学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学生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通过教师创设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玩中学、学中玩,达到以玩促学的目的,以及教师自身如何才能实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例如我在教鼠标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通过游戏,将鼠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自主地学习,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鼠标的双击与拖动操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2 重视直观,激发兴趣

以前我的教学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太好,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同学们什么都忘了,找同学了解情况发现,有的东西同学们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一周后上机时也很陌生了。比如讲键盘的使用,以往第一课时在教室先将键盘的分区、一些特殊键的功能等,详细的跟同学们讲解,并带上键盘实物图,告知每个键的位置及其功用,第二课时同学们上机实践,到了机房,上周讲述的内容,又得重新讲述一遍,同学们才能慢慢进入状态。后来我通过找一些同学交谈、了解,同学们说:“要是早点带我们来机房,每讲一个键,我们操作一次一下就记住了”,学生的提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本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弄得那么复杂,教学要有创意,尤其是新的课程,不要照搬原来的常规教学,要适合本课程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接受更快些,那么我们就应采取适合他们学习方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许多操作在课堂上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例如同样是讲述键盘,现在只需一节课时,同学们就能基本掌握键盘的使用方法,每介绍一个键,大家立即动手操作这个键,立竿见影。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直观,同学们感兴趣,它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学习画笔一节,首先跟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画创意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授课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同学教全班同学操作,(当小老师)这种问题的提出,给那些电脑操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同学们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因为往往那些电脑操好者,同时多数又是那些上课喜欢自由者)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请做出来的同学,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学生的操作比教师的教学真的没有差。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计算机教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样化,让同学们开心,学东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师要具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且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验,以做出更优化、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以便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在Intel未来教育培训中,对媒体和资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其次,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思想,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景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去探究问题,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学文,等.计算机基础教学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1.

上一篇:如何做好稠油热采注汽管线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下一篇:浅析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创编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