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我国现阶段信用风险的出路

时间:2022-09-01 07:59:06

探寻我国现阶段信用风险的出路

随着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卡风险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信用卡的外部风险,如利用伪卡、假卡、冒用卡、盗用卡交易及持卡人本人的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对了我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持续制约着发卡行、收单行、特约商户等方面的良性运转。要使我国信用卡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加强信用卡争议案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尤其是因信用卡签名引起的争议纠纷。

一、引例

近日,发生在广州的信用卡被盗刷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广州的王先生信用卡未离身,却被盗刷了3万余元。而银行处理结果是:由于王先生的信用卡是凭密码消费的,银行方面概不负责,如果未设密码,则可以赔偿部分损失。由此,舆论哗然:信用卡消费不设密码,用签名反而更加安全?因为银行的“失卡保障”服务,仅针对非密签名信用卡有效。

类似事件成为部分人认同签名方式的理由,因为如果有密码的信用卡一旦被盗刷,银行一概不予赔偿用户的损失。

二、我国信用卡“签名认证”惹争议

从合同的角度看,当客户合法持有一张信用卡,他就与发卡银行之间形成了信用卡使用协议,客户与发卡银行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按照该合同或信用卡章程来履行。

我国现阶段信用卡支付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签名认证、密码认证、签名与密码同时认证的方式。其中,仅凭密码认证比较特殊。密码就如同客户的钥匙,当客户的信用卡仅凭密码刷卡,实际上就是凭密码向银行申请支付,银行自然地,或者说强制地认为持有密码的人就是客户,批准信用卡的支付申请。

所以,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如果客户信用卡交易申请是凭密码发生的,按照该约定视为客户自己的申请。设置密码的信用卡被盗刷,银行理所应当就免除了责任。只有采用签名支付的信用卡发生风险后,银行才有可能承担责任。所以许多人认为设置密码会让自己损失更大。“签名”这种几乎的认证方式反而成为很多人的定心丸。

然而我认为,这颗定心丸吃不得!首先,我们的签名极易被仿冒;其次,银行大多采取单方推卸责任的行为;另外,信用卡纠纷案件的索赔程序十分复杂复杂。人们之所以认为这种方式更容易减少损失,可见“签名比密码更安全”的观念体现了国内民众对金融信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十分淡薄。

三、探寻国外先进的信用产业发展经验

很多国家并不存在我国这样多种组合的信用卡支付认证方式,持卡人根本没必要费尽心思去权衡利弊。在多数西方国家,信用卡只凭持卡人的签名进行交易甚至成为一种金融习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许多西方国家不但信用卡只认签名,而且在很多其他场合也只认签名,甚至签合同连公章都不需要,只需要当事人或人签名即可,因为公章的仿冒成本甚至更低廉。

如此高度发达的信用环境,是诸多复杂的因素作用的结果。这里仅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他们信赖“签名刷卡”的原因。

第一,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是他们信赖“签名”的重要前提。

个人信用体系掌握了每个人全面的信用情况,只要当事人诚信守法,全社会在各种场合都认可与之相符的民事行为,而当某个公民发生信用违约事项,比如非法盗刷他人信用卡,那么他不仅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且未来会在所有的场合感受交易困难、遭遇个人信用危机。个人信用体系的特点就是,维护良好信用的人可以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破坏信用的人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第二,多数发达国家拥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商家如果因为把关不严,被人家索赔,不仅面临着财产的损失,信用也会下降。有了发达的信用体系做监督,无论是公民,商家,还是银行,都会谨慎使用信用,保护自己的信用,甚至竭力提高自己的信用,尽可能将双方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法律制度为“签名”认证起到了平衡利益的作用。

西方法律注重平衡理念,在信用卡制度上则体现为相关法律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既要求银行无条件保护合法持卡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又减弱了银行承担因卡片失窃导致的损失。

第四,保险制度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西方的保险体系非常发达,险种丰富,对于信用卡盗刷损失也有相关的保险。客户只需每月支付很少的保险费,就可以保障自己的用卡安全,银行也乐于因此免责,保险可以说是客户、银行、商户和保险公司四方均可受益的上佳方案。

四、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信用风险最佳途径

我国的信用卡安全问题如此严峻,不是舆论所谈及的国民素质问题那么简单。我国法律制度以及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都落后于国际水平,想要赶上来确实是想好大的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现阶段如要面对我国多发的信用风险案件,切实缓解信用产业的发展压力,理应从我国具体国情上寻求解药,着手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前提。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并提供给信用记录的使用者,使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得到惩戒,使有良好信用记录者得到激励。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和机制的形成,使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珍重自己的信用行为和信用记录,从而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各领域的信用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和环境。

五、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一,刺激全社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形成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机制。收集信用信息,畅通与使用者的渠道,目的在于使用。合理使用信用信息,使守信者得到鼓励,使失信者得到惩戒,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信用信息使用范围愈大、使用愈合理,特别是对失信惩戒愈严厉,失信成本愈高,对信用主体的约束愈大,信用信息发挥的作用愈大。

第二,健全信用法律和制度,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不仅法律法规的种类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例如,美国制定了16部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全国性的信用立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应加快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征信市场监管。

首先,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对于信用体系建设所承担的职能,应加强总体协调与指导,尽快建立各部门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落实相关职能与任务。

其次,尽快组建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自律作用。

再次,加大对失信行为信息的披露,建立不良信用信息目录,建立黑名单制度,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四,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

加快行业信用建设。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与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资源的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编制行业信用信息目录,明确本行业信用信息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工作,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对于已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系统的部门,要继续完善整合本行业在监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对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系统的部门,要加大建设力度。

初步建立行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建立信用信息目录,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鼓励部门间开展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加强互联互通,整合各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初步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与共享平台。信息需求紧迫的行业或重点领域先行试点,积极探索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第五,完善市场体系。

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执业水准、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和加工信用信息,同时开展多种专业化征信服务,推动信用交易的发展,提高全社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

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切实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另一方面,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信用服务机构进行跨地区和跨行业发展,各级政府要进行必要的投资,制定有关政策,引导信用行业的均衡发展,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

第六,加大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信用服务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业的推进,社会对于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应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信用管理专业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未来我国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方向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公共信用管理人才;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信用管理人才。公共信用管理人才主要是社会行政管理,包括信用监管、信用法律和社会学之类;企业信用管理人才包括银行、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所需的高端信用管理人才。

第七,引进高科技身份识别技术。

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经使生物识别技术成为可能。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虹膜、脸型等。由于人体特征具有人体所固有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一生物密钥无法复制、失窃或被遗忘,生物识别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

七、结语

“信用卡盗刷”作为信用卡风险案件的一种形式,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就决定了这一难题的破解途径不是单一的。但是,在众多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在借鉴国外的先进体制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具体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改革发展道路——利用成熟的科技成果,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建立全民个人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个人身份识别系统。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是解决信用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已经看到了破解“信用”问题的一线曙光,但是,我们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们仍需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最伤害子宫的十件事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干部保健疗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