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与实践

时间:2022-09-01 07:48:41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与实践

摘 要: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图书资料共享主要依托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图书资料共享是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关键。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依然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读者服务质量不高。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大数据环境下图使馆图书资料共享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 图书资源共享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55-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高品质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文化服务机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统图书馆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提供了大量图书资料和文献信息,但是其服务也存在局限性,读者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阅读方式,图书馆不再是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社会大众对图书馆图书资料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传统图书馆改变过去不合理图书资料共享机制,通过积极建设数字化和移动化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提供跟多图书资源。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较为缓慢,需要我们强化这方面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图书馆资源共享效率。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要想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系统包含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数据规模庞大。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极大的降低了网络使用的成本,任何人使用网络所进行任何行为会产生庞大数据集信息,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媒体信息,很多数据信息发展成为以及TB计算的大型数据;其次,数据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已经不再局限于纸质或者文本信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持设备中大范围应用,显著增加了人们和网络的接触几率,信息结构呈现非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在进行图书资源共享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非结构化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利用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最后,图书资源共享复杂化。图书馆面的大量信息资源,传统的图书资源共享模式已经很难满读者多层次需求,很多信息资源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在数据处理和共享过程中选择的处理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共享意识淡薄

首先,很多图书馆依然馆藏数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建设好坏的唯一指标,观念保守,认为馆藏图书资源为本馆所有,很少和外界沟通协作,这就构成了经费越来越少,图书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率越来越低,图书资源空间和重复建设严重,有限的经费不能真正发挥其应用作用;其次,有些图书馆办馆规模比较大,图书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是图书为了维护本图书馆的利益,害怕自己图书文献被过度利用,不愿意共享或者只是部分共享馆藏资源,图书文献共享率较低,而一些办馆规模较小的的图书馆总是想着如何占小便宜,不重视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常常以经费和专业人员不足搪塞;最后,很多图书馆图书资源一旦共享,就可能会爱露出自身某些专业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图书资源共享积极性不高,此外,还有不少图书馆从安全角度分析,认为图书资源共享会给图书馆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不愿意将本馆的图书资源共享。

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不足

首先,图书馆内部的组织管理体制是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来的,各个图书馆分别旅行着各自不同职能,管理机制不统一,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工作开展不利,图书资源布局规划不科学,图书馆条块化分割、各自为政、缺乏横向和纵向统筹规划以及协作。整体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调控能力不足,工作水平低下,无法真正发挥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的社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不能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求;其次,长期以来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工作开展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程度受到行政约束,工作开展死板,缺乏随机性和灵活性。政府部门在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决策过程中,不能充分结合各个图书馆实际办馆规模和共享能力,实行平均主义。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工作开展都是依靠强制性措施执行,导致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难度大,共享效果较差。

三、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分析

1.完善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机制

首先,加快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法规条例建设。图书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是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的主要依据和法律保障。目前在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方面缺少相应的法规和条例。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需要我们加快建设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图书馆资管管理和共享行为,营造良好制度保障环境;其次,建设完善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标准。标准化建设必须贯穿于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设全过程,只有保证了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标准化之后,才能实现图书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环境实现高度共享。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软件技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建立完善编目组织,制定统一化编目规定,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开发全新产品,制定统一化的编制联合目录。

2.加强图书馆图书资源建设

首先,建设完善的图书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全国性图书资源信息共享网协调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图书部门,对各个地区图书文献结构进行科学布局,同时各个地区的图书馆联合共享成员还要建设统一共享策略。资源建设方式服务方式和人员设置,按照不同专业、文献类型、语种和出版级别进行科学分工馆藏,通过科学进行文献信息分工,形成完善资源建设保障机制,解决某些图书馆资源建设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的现象。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过程中,要从大数据发展趋势整体出发,科学对图书资源进行高效配置,通过高效协作形成一个相互补偿,相互沟通的图书资源体系;其次,完善图书馆暗藏联书目库建设。在共享系统中各个成员图书馆应该采用统一标准建立藏书书目数据库,尽量使用已有的标准书目数据源,在结合各个成员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第编目工作进行有效分工和协调管理,各个成员图书馆在不断完善自身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全国范围内书目数据库建设中;最后,建设本馆特色数据库。在图书资高度共享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图书馆自身竞争能力,要结合地区实际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建设本馆特色化数据库,切实做好本地区群众图书资源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海霞.有关高校图书资源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02)

[2]周玮玮.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9)

[3]车兵,邵晋蓉.扬帆图书远航之舟――在图书漂流中实现资源共享[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05)

[4]丘春,孙科,董梅,王莉.如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上一篇:探讨高中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人性化建设 下一篇:浅析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