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桂林山水文化 确立桂林精神 实行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9-01 07:22:49

打造桂林山水文化 确立桂林精神 实行跨越式发展

桂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众多的文物古迹,灿烂的人文景观,丰厚的传统文化。为此,作为一个广东记者,我也想给桂林提一点建议。

一、以山水文化为先导,精心打造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神奇而又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人着迷。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要贯穿“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突出山水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人类文化的民族之一,当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发展史时,发现水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十分密切,人们总是喜欢把伟大的黄河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和摇篮。考古的新发现以及运用高新技术研究的结果证明:长江、汉江、珠江、松花江、漓江、淮河、海河、辽河……一切凡在远古时代中国有水的地方,都在共同孕育着我国的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是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同样,水也是孕育桂林的源泉。

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路,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喷泉、飞瀑参差,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漓江就是桂林的城市文化之源。

桂林的真正本质和内涵,就是它的山水文化,漓江是几千年的文化江。这里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所以漓江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这种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文脉,一直延伸到现代。

桂林山水文化经过若干年的文化积累,留下的丰富灿烂的山水文化。这就是桂林的精华,这就是桂林的竞争力,这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山水文化是桂林的魂,发展旅游,桂林本身有这样的优势,有自然和人文的顶级产品。三山两洞一条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自然风光;现代还有湘江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每一个时代都在桂林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桂林,又有了“印象?刘三姐”等新的人文旅游景观。

桂林应该充分认识山水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山水文化为先导,同时保护发展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桂林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把历史形成的诸多文化遗产,很好地加以保护、修整、发掘、建设,向世人全面展示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来看,桂林的旅游服务设施、商业网点、交通、通讯设施等方面建设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及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待加强。

我到山东聊城讲课时,看到聊城为了打造江北文化水城,连续举办五届的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还结合节日举办过巾帼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消夏文化艺术节、中国江北水城合唱节、首届鱼山梵呗文化节、首届中国高唐书画艺术博览会等,进一步丰富江北水城的文化内涵,宣传了聊城、推介了聊城,提升了聊城的城市品位。其实桂林的旅游资源比聊城还要丰富。

综观世界各地的城市,大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就显得耐人寻味,引人神往,生机勃勃。反之,一个文化苍白、精神萎靡的城市,定然缺乏吸引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的发展力,就在于他的城市的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必然是一个苍白的城市,即使有很多的高楼大厦,有很多产业,那也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它实际的竞争力是不够的。

二、把旅游资源当作产业经营 带动桂林经济的发展

桂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景色迷人。桂林应该把当地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引大批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投资实业。

旅游是桂林的王牌,桂林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桂林的自然资源、悠久历史、人文底蕴。因此,桂林应该做到,人人都是桂林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桂林新形象;人人都是桂林营销员。

如果像微笑堂商厦那些聚堆聊天营业员,榕湖饭店和游船上的服务员那样的服务,怎么能树立桂林新形象呢?

我离开桂林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惊叹,想不到桂林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我兴奋,因为桂林完全可以成为全国最火爆的旅游热点。因为桂林,不仅是广西的桂林,也不仅是中国的桂林,应该是世界的桂林。

我在惊叹和兴奋之余,也有一点点遗憾,就是窗口服务质量差。

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很多,这无疑就形成了相互间的竞争。桂林要赢得市场,必须提高服务质量。

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异水自然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古有赵观文、曹邺、蒋冕、吕调阳、石涛、陈宏谋、陈继昌、王鹏运、况周颐、唐景崧。近有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黄现[、李天佑(以出生年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为“文化名城”桂林的骄傲。

桂林要打好旅游这张牌,把发展旅游作为一项集政治、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社会系统工程,进行资源整合、深度开发、科学经营,发展适合桂林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要以山水文化为先导,带动其它旅游项目的发展和深度开发。

游客来桂林就要吃、住、玩、游、购物,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要打造一个文化品牌。把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把桂林建成游客旅游、观光、度假、保健、文化交流的风水宝地。

桂林不仅有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同样底蕴深厚。桂林旅游景点多,但开发、宣传力度不够。桂林和广东的差距也在于对自己的宣传包装上。

桂林应该破除“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突出桂林的旅游特色,多形式多途径搞好宣传促销,不断提高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旅游还有一个项目就是购物。一般来说,游客每到一个旅游点都要买一点当地的纪念品和特产送给亲友。但是,我在桂林,就很难买到有纪念意义和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桂林市的领导曾感叹,游客到桂林旅游消费太低。桂林每年接待游客都超过一千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游客在桂林消费不到500元,国内游客还不到400元。而桂林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一个人来这里旅游,要吃、住、玩、购物,消费还不到400元,实在是太少了。桂林要留住游客,就要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而且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像我上面谈到的那家饭店、商厦、游船的服务,让游客多留几天或者再次光顾是很难的。

我建议,桂林应该生产几个有纪念意义的产品。食品吃完了也就没有了,纪念品就不一样,它会经常不断地影响其他人,这也是旅游文化的延伸。游客离开桂林,带走的是一种文化,文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记得几年前,我到广东新兴的六祖庙参观采访,就买了一套《六祖杯》,是高科技生命元素保健产品。当我发现这套保健杯是用木鱼石作原料制作时,就想到山东的木鱼石资源。我在山东济南、青岛作《南北市场经济观念的演讲报告》专门谈到这件事。我说广东人有经商头脑,用山东的木鱼石作原料,以六祖的名气,生产出的高科技生命元素保健产品――六祖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健杯,他们打的是六祖禅文化品牌。

三、调整桂林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桂林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协调,也会严重影响桂林经济的发展。

2006年,桂林的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3%、49.0%和38.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6.7和5.3个百分点。桂林有人认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我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这个比例与桂林经济发展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是不相称的。桂林的定位是国际化的旅游城市,第三产业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西部一些县市还低。怎么能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呢?”

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市场化程度低、结构层次低、思想解放程度低,就会影响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议桂林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放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理顺产业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世界上经济先进的国家和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都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美、日、英、法、德、意等发达国家7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GDP占本国GDP比重的43%,到1991年,上升到60%,目前美国是75%,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是70%左右。近几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所占的比重还是很低,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印度、巴西、泰国还低,现在刚好是这些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全国平均水平是40%多一点。

2006年,北京的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首次突破70%,这是一个普遍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水平的标志性比例。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不少人对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仍然认识不足,一些人受国民经济主要靠工农业推动的旧思路束缚,认为工农业发展了,第三产业自然就会上去,无须花大力气抓第三产业发展。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但是,有的人还把“工业立市”列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唯一内容,一些地方政府把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成大上工业项目,片面强调工业而忽视第三产业,这是不正确的。

我建议:一是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二是要突出旅游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延伸。三是要优先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交通、节庆会展、商务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劳动力培训等。四是要大力发展消费业和新兴服务业。

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结果

前不久,我应邀在河北、山西、河南省6个市作了14场演讲报告,作报告前都作过采访考察。我以广东为例,专门谈到南北观念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桂林也是存在的。

广东人重视结果,我们有些人只重视过程和形式。广东人是生下孩子再起名字,我们有些人则刚怀孕就开始给孩子起名字。

广东人注重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经营。我们有些人墨守陈规,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来认识市场。我们都知道,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广东人认为,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给你奖励。我们有些人是既要你去抓老鼠,又给你规定抓老鼠的动作。这样,老鼠跑了他也没有责任,因为他是按照领导规定的动作去做的。有的人在领导没有给他规定动作时,还主动要求领导给他规定动作。这样,抓不住老鼠与他无关,因为他是按照领导要求去做的。

广东人注重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感知,我们有些人却更注重领导的感知。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个商场、一个酒店,只要领导看过肯定了,他们就会一成不变的做下去。市场变化了,顾客不满意了,都不去管,因为他的定位是领导满意,而不是顾客满意。

广东人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找书记,靠自己。我们有些人饿了只知道找市长要饭吃,而不去向市场挑战。广东人知道市场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我们有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更多是花时间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而很少去研究市场的变化。这样,出了问题自然也就去找领导解决,也就不去找市场了。

广东人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布局,我们有些人是习惯根据领导的指示来安排产业布局。

广东人是自己主动去策划、谋划,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去发展。我们有些人习惯于等上级下文件、靠上级给政策,向上级要优惠。可我们往往在这些问题上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忠厚老实。

我在山西讲课谈到,有的人是中央开会,不请不到,不给政策,不喊不叫,不给项目,不哭不闹,这种忠厚老实最好不要。

五、确立桂林城市精神,实行跨越式发展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桂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丰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我在济南、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市作南北市场经济观念的报告,曾谈到确定城市定位和确立城市精神问题。

桂林有地方特色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了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还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桂林的城市精神是什么? 就此我采访过30多位桂林市民,有的还是机关干部,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清楚,90%的人竟然都不知道城市还有精神。

桂林有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确立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就会抓住主线,拉动经济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如果没有确立自己的精神,就没有朝气,就形不成亲合力,就迈不开发展的步伐。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文明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是一座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城市精神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方式,激励着人们为这个城市去奋斗,去拼搏,并且尽力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东汕头市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近几年的经济滑坡故然有其它原因,但是,也与没有一个正确的城市定位和确立一种城市精神有关系。现在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确立了城市定位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要打造品牌城市,应该确立自己的城市精神。桂林要总结提炼出最具时代个性、强烈地域精神特征、富有感召力的桂林精神,提高素质,凝聚人心,孕育合力,进一步提高桂林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桂林经济发展。

桂林的朋友告诉我说,桂林人做事比较稳妥,又显得有些呆板,不善于多表态和冒尖,也显得有些懒散,做事有热情,却又缺乏激情。

我想到桂林某商厦那些聚堆聊天的售货员,想到某饭店那些慢悠悠的服务员,想到在游船上那些服务员,他们就是这么不紧不慢,慢得使人着急,慢得使人心焦。这不是桂林人的精神,不能引以自豪,桂林人不能躺在桂林秀水青山间睡觉。

从文化上来看,桂林既有山水文化的浸透,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桂林要实行跨越式发展,还要学习外来文化。

桂林要实行跨越式发展,桂林应该实行跨越式发展。我认为,桂林应该以山水文化为先导,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入,高标准建设,宏观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黄金品牌。

桂林要跨越式发展,要为游客和投资者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把桂林建成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山水名城和经济强市。

人人都是桂林新形象,人人都是桂林投资环境,这体现了桂林人的素质;人人都是桂林营销员,这不但需要人的素质,还需要具备营销观念、理念、策略、技巧、语言、艺术等。如果一个人忠厚老实,人品好,但不会营销,就不是一个好营销员。因此,桂林必须加强旅游服务、商业网点、交通、通讯等行业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我同桂林的机关干部、市民、职工、学生,都谈过如何树立桂林新形象的问题。一位机关干部说:“必须从每一个市民做起。”一位大学生也说:“要从小事做起。”市民们都说“要从大家做起。”

我希望,桂林展现新的面貌。 我祝愿,桂林更加兴旺发达。

上一篇:投资收藏景德镇 名家名瓷正当时 下一篇:一文钱成就盐务总商鲍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