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评价,促进有效学习

时间:2022-09-01 06:01:15

利用有效评价,促进有效学习

2010年至2013年,笔者作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的核心组成员,全面参与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实验,笔者认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评价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我校传统的评价方式及其弊端

我校对学生采用“一分定天下”的评价方式。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按照中考成绩的优劣分为尖子班、重点班和平行班。然后依据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实行滚动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重点班尖子班,差的再滚动到平行班。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了以下问题:

1.教师和学生都只关注分数、名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由于我省高考听力不计入总分,口语也只作为参考成绩,因此听说这一块的教学几乎为空白,学生只被训练会做语法单选题、阅读与写作题,在考试中能得高分就行。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高三毕业考上大学却仍然是“哑巴”、“聋子”,不会说也听不懂。

2.生生关系紧张。很多学生之间只剩下单纯的竞争关系,缺乏理解与友爱,缺乏互帮互助的精神。

3.师生关系不和谐。部分教师只关注优等生的成绩而缺乏对学困生的关爱和辅导,导致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4.由于只关注成绩,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不断的机械重复练习,学生感到乏味,对学习失去信心,学困生数量不断上升,优等生日益滋生厌学情绪。

二、我校课题实验阶段的评价

1.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在课题试验阶段,我们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等级评定的评价记录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小组合作展示的情况及预习和复习情况等。评价采用三元评价,即自我评价、学科组长评价、小组长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期末的校考。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总评价的4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40%。即使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对于他们平时的优秀表现,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参加到学习活动到来。

2.评价的原则

(1)客观公正性原则。教师、学科长和小组长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激励性原则。评价要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3)尊重原则。评价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常态化原则。评价要常态化,评价标准要尽量保持其一贯性,使学生熟悉评价标准,而不用每次都说,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评价效率。

3.评价的效果

经过三年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的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不再只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得以改善,学生开始尊重、信任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

(2)良好的生生关系已经形成。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论高低优劣。在平等的基础上,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在小组内,他们相互讨论,互帮互助,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得以重建。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变得比以前爱学习了,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他们变得自信乐观,善于与人交际。

(4)学困生数量逐步减少。由于更多的学生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再加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兵教兵、兵帮兵、兵练兵的实行,许多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

(5)学生的有效学习得以保障。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兴趣更浓,他们争先恐后地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积极表现。

三、结语

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和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的评价,必须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有效提高成绩。

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GS(2010)G0566。

上一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下一篇:例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句型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