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青年李白的儒道情怀

时间:2022-09-01 03:36:12

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青年李白的儒道情怀

教读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仔细玩味,感慨良多,李白这位饱读诗书的热血青年,历久弥香的人格魅力令我们迷醉和倾倒。

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作于安陆。文中记叙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诗笔行文,其间洋溢着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李白的诗一样飘逸俊朗。这篇小序,景、情、理交融成一种美丽的意境。作品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春之气息,光明洞彻,爽朗不尽,将生活升华到诗的高度,在诗文中流淌着他独特的儒道情怀。

一、开篇议论,道学情怀的外化流露

文章的标题信息非常丰富,作者把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作者与诸从弟)、事件(宴饮)等都在题目中一起交待了,那么宴饮的原因和经过如何呢?正是作者在正文中要表达的。

文章开篇,李白便说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李白俯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这是否表现了一种消极思想?我认为此序文读来并不颓废、消沉,更体现了他的道学情怀。(《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穷诘。)序文中流露的道学思想其实和李白所处的时代和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盛唐崇道,统治者奉老子李耳为祖先,时风决定了他的道家倾向;他出生于蜀中,而蜀地是道教重镇,所以,他早年就与道家结缘;他小时候曾赴山中学道,而非入州县之学,习辞赋多于读经籍,这都在他的人格中注入了许多道家思想的元素。李白身上体现了道家诗学对“出世”精神的偏爱。李白好游,二十四岁即开始离蜀漫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只爱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缘于道家情结,道家诗学在审美中追寻的“自然”之境,就是《庄子・齐物论》所设定的那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审美境界,因此,李白对自然山水有着道家的想象。他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曹操“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有相似的豪迈之处,但李白的诗句更能表现出他特有的高傲蔑俗。

那么若梦的人生应怎样度过呢?李白没有直接回答,而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里宕开一笔,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高妙。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美景在前,不容辜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字前着一“阳”字,赋予了春天以明亮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温暖春天的怀抱,在这明亮的背景里,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地气升腾,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万物像笼着一层轻纱。“景”字前着一“烟”字,朦胧的景物让人着实迷醉。作者把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天籁之音等称为“文章”,亦明朗亦朦胧的视觉冲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那“阳春”和“大块”亦是多情的,用迷人的“烟景”来召唤我,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一切都是那么温暖和谐……这或许只有多情的李白的笔端才能流淌这样的文字。道学天人合一、清新无为、返璞归真的思想在这两句诗中自然流露。以上是作者宴饮的原因。夜宴的经过如何呢?

二、主体记叙,内儒特质浸透于字里行间

序文主体部分的记叙,故事发生在桃花芳园。在这个醉人的春夜,作者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天空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银辉轻轻泻下。轻柔的春风送来桃李的芬芳,大家饮酒吟诗畅叙天伦,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辰啊!他展开长兄的宽广胸怀,把人生的宠辱浮沉轻轻挥去,吐纳借酒放歌的豪情。真可谓“四美具”(良辰、美景、乐事、雅趣),诗人怎不生发感慨和诗情,儒雅情怀尽显其中。

儒家思想在唐朝仍属于主流文化思想,在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他有一个理想,这是他一生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能求得功名,建功立业。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其间李白作《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南轩松》等,表明自己远大的政治思想,抒发自己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志向。李白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庸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也不愿意走科举人仕之路,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一展抱负。

开元十二年,李白24岁,离开故土开始远游,开元二十一年(李白33岁),李白定居在湖北安陆县桃花岩。其间几年的游历生涯,虽几经碰壁,但并没有消磨他“入世”的意志。暂居桃花岩过着隐读生活,只是为了等待时机,蓄势待发。请看文中李白儒雅的情怀。他们在一个风清月朗的晚上,齐聚桃花园夜宴,没有别离的伤感,而是在“叙天伦之乐事”。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呢?“群季俊,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盛赞几位从弟如谢惠连,而自己愧对康乐公,足见李白的谦卑情怀。如此的文人雅士,谈吐自然不同凡响。“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良辰美景烘托着天伦之乐事,幽赏助长着高谈清论,从而把夜宴推向了一个高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夜宴进行到这儿,可以说达到了欢乐浪潮的峰顶。一个“飞”字传达出他们的豪情和飘逸,自有一番别样的情怀,若非李白,谁又能有这样的生活情趣呢?序文写到这并没有就此打住,如果光有狂饮,那不能说他们是儒雅的,他们“用佳作,伸雅怀!”序文以“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斗数”结尾。《古文观止》的编者评价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这样的评价是相当中肯的。引用了晋代石崇的典故,非同寻常。打破了一般文人“既喜而复悲”的窠臼,给人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

这场筵席是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其中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本文仅一百一十九个字,就把作者的气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虽显得不高,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虽是慨叹,但读来并不低沉。这句只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充满着春天的无限生机;夜宴上,洋溢着健康的快乐,意境是高雅的,格调是明朗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儒外道”的李白,一个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李白。

上一篇: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职业...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