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之后等

时间:2022-09-22 02:55:58

“夜宴”之后

文/马学东

07年春拍保利开设了当代艺术的夜场拍卖,这在07 年算是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无论是从成交的数据上来讲还是从现场的人气来说,这个“螃蟹”吃对了。今年保利打出的是“本土与海外――百年华人艺术对话专题”这张牌,客观地说,这个拍卖专场以学术为主导的出发点是不错的,且拍品的征集质量也要好过内地其它拍卖公司,但是此次的成交额只有1.84 亿元,是保利举办当代艺术夜场拍卖成交额最低的一次。

无独有偶,今年香港佳士得也在春季拍卖首次尝试了夜场拍卖,34 件拍品,取得了3.14 亿元的成交额,佳士得首次举行当代艺术夜场拍卖打的是“亚洲牌”。征集到的作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当代艺术品,还包括了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当代艺术品。征集作品的多元化,覆盖到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这一趋势显然符合香港佳士得公司自身的国际化定位,也是香港佳士得预见到了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正逐渐整合成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找准了市场的脉动,而且香港优越的地利优势正是北京、东京、首尔所不能企及的。

以上据北京保利、以及香港佳士得举办夜场的例子并不是以成交数字论英雄。重要的是应该看到成交数字背后隐含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两种不同走势变化。保利的夜场拍卖成交额的下滑,其实暗示出的是在内地市场中中国当代艺术行情开始“降温”,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长久发展来讲,一时的“降温”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香港佳士得首度“夜宴”也显示出了目前亚洲当代艺术行情整体崛起,也暗示出了原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枝独秀”的局面在未来的一两年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场拍卖可能正是这种的变化的起点。

两个和审美有关的故事

文/孙国胜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上课时,问了一个问题:中国最有名的画家是谁?大家纷纷举例,达芬奇,齐白石,唐伯虎,徐悲鸿??,把自己脑子中浮现的中西方绘画大师名头举了个遍。认同度较高的有达芬奇,因为从小学课本上学习过达芬奇画蛋的课文;另外还有唐伯虎,因为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最后老师把包袱抖开,答案是:马良。片刻后,大家哄堂而笑。儿时曾无数遍的看过“神笔马良”的动画片,也不只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马良可能是我们最早知道的一个画家。

杂志社赵老也曾经讲过他为什么喜欢绘画的原因。小时候在家里用脸盆洗脚,脸盆底下总是印有不知哪位画家的鱼和虾的形象,脚在里面动,那“鱼”和“虾”就随着水纹游啊游的,着实很美,于是后来就喜欢上画画了,并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画也能印在脸盆上。我们小时候脸盆、暖壶等生活用品上大多都印有些不规则的国画中的花儿、鱼儿图案,这些可能是我们最早接触和熟识的绘画图像。

我们苦难的读者阿,谁来为艺术撑起一片公正的天空

文/严冰

艺财展评与Artbaba 艺术网站合作的展评做了几期,就遇到困境。

拿这个月评论量最大的梁远苇个展为例。同样来自N12 团体,同样在皮力的Boers-Li画廊个展,梁远苇的展览贴刚一出现,就遇到与仇晓飞个展相同的热评。众多评论中还是叫骂声尤为刺耳,个中原因方方面面,当然年轻艺术家作品的不成熟容易被诟病,而这骂声背后也掺杂着种种其他心理:对N12 这个美院背景下从专业边缘走向市场主流的团体的怀疑;对急速涌入市场前沿的年轻一代从事艺术真诚的质问;包括了对Boers-Li 画廊从非营利的空间一步步走向商业画廊的蜕变(或者说革新)的不满情绪;更多是各种酸葡萄心理和仇富心理的作祟。

开辟网络展评,初衷来自于提高杂志的鲜活和读者的可参与性的美好愿望,也来自评论声音缺失的无奈。看看某些位高权重资历深厚的批评家在干什么:拿着一字一美金的高额稿费写些不着边际胡吹乱捧的软文;撕下脸面拿出泼妇骂街的招数展开狗咬狗的肉搏;吃着拿着艺术的好处转脸摆出一脸无辜哭诉艺术市场如何坑蒙拐骗??

而另一方面,艺术网络虽然还没有发展到社会网站上的暴力状况,类似天涯猫扑群起而“人肉搜索”恶劣手段还没有灌之于艺术家,但大批Guest 身份的匿名评论员躲在暗处口无遮拦不负责任的明枪暗箭,又让当事人实在难以忍气吞声。所谓的艺术评论,面临传统和现代方式都无路可走的两难境地,也难怪艺术从业者只得用货真价实的钞票证明实力。

我们的批评家专栏已经被迫关闭,大不了我们的网络展评就此打住。就由我们这些个没良心没能力的艺记,占着这块地方写我们的《艺记回忆录》得了。可是,苦难的读者阿,谁还能对你的耳朵发出一声由衷的嘶吼;热爱艺术的青年,谁来为艺术撑起一片公正的天空?

2008:798“纪念品化”的加速剂

文/宋继瑞

奥运让798 越来越“美”,这“美”能不能配得上以“原生态”起家的798 ?奥运能给798 带来什么?

首先,当然是798 的外观,耗时数月的整修,绝对让人心惊。其次,大量的人流。除由官方组织的参观团,海外游客自然不会放过早已声名在外的798。相较于官方代表团以参观大型知名画廊而言,怀有猎奇心态的游客则为中小型画廊带来了商机。再次,画廊主心态的变化。很多画廊尤其是中小型画廊,都会为奥运做针对性的展览。奥运期间,798院内的买家更多的则是如前所述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散客,而非专业的买家。为这些散客准备价格低廉、即买即走的纪念品性质的艺术品,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奥运效应”。最后,知名度。奥运为其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很难面面俱到,但毋庸置疑的是,798 将因奥运而变化。

798 成为奥运第三旅游景点,已在其“艺术”的性质上披上了“旅游景点”的外衣,旅游景点销售的东西自然就带有旅游纪念品的性质。加之,画廊奥运期间画廊定位的调整,也让“旅游景点”名符其实。如果,画廊在奥运之间的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景点式贩卖将成为经典。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艺术之路上苦苦求索的画廊又怎能一直板着“艺术”的面孔。

奥运,很有可能成为798“纪念品化”的加速剂。

上一篇:115楼1904室等 下一篇:天下事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