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9-01 03:21:39

探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 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是首要问题。本文将从公路工程中安全事故的内外原因出发,探讨公路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就公路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及时评价和预防,从而建立公路施工安全控制分级管理体系,切实从细化安全控制办法和技术交底工作中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关键词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日趋高涨,与公路工程施工相伴而生的安全事故则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以“经验控制型”和“过程控制型”为主要预防措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更无法对常见的安全施工事故进行有效的遏制和避免,以致于安全隐患始终严峻。为此,作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构建公路施工危险源控制体系,从事故产生的原因上来细化分解各类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等,从而提出有效的危险源控制原则和管理方法,以改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环境。

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隐患分析

1.1 内部原因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多以不安全事件为基本前提,从而影响或干预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而对于施工中的人为操作、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工器具材料,以及周边环境的科学整合是构成安全事件的主体。因此,深入分析安全事故的内部特征,从其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入手,来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类,以实现对施工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来看,对于施工中的危险源有效识别和分析,从而针对相关安全要求设定科学、周密的安全计划,以实现对不安全因素的及时排查、整改、落实,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安全管理行为来说,如果不能切实从根本上来消除不安全事件的隐患,不能消除风险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难以有效遏制。

1.2 外部因素分析

从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全面分析来看,除了来自施工内部的因素外,对于来自社会的其他相关因素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一是表现在公路工程施工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不够,作为对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由于缺少对公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对安全施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缺乏认识,难以从政策、制度上给予科学、全面的监督,导致安全防范管理脱节。二是对于公路施工中各主体施工方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公路施工中相关工段、工序、特殊工程的施工任务多、而各施工主体对安全生产缺乏统一认识,责任心不强,再加上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施工中的安全设施、防护手段投入不够,安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得不到有效管理,从而为各类安全事故带来隐患,导致安全保障体系脆弱。三是来自安全生产环境的恶性竞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赢得竞价权,违法分包、包括对无资质单位的挂靠、对施工方管理职责的监管不够,不仅对公路施工环境带来控制风险,还容易从以包代管的施工中加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公路施工管理中危险源控制技术

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控制来看,危险源控制的主体主要有施工单位、业主、监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从危险源控制对象的划分来看,其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安全制度的管理,并从整个工程全局来划分相应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细则,减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漏洞和缺陷。

2.1 危险源控制原则分析

危险源是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公路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从施工前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应制度的识别和评审上来制定相应措施,并在施工工程中及时有效的监督、预报危险源状态,以及对于事故发生后的相应应急措施和制定和全面跟进,从而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及影响。

对于危险源的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一是从构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和危险上,来降低或消除其危害,从而强化对人的管理;二是重在预防,防控结合,从制度和措施上做好相关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联动措施;三是强化重点控制,实现动态跟踪,以确保应对危机的及时性。同时,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危险作业要禁止,对于存在重大危险的设施和行为要立即整改,对于中度危险要进行限期整改,对于轻度危险要强化跟踪监测,对于常规危险源要做到常规化监督、管理。

对于危险源进行动态评审,以实现定期对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有效修订,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的实时性、适宜性。在进行安全时机的评审判定时,对于危险源的分布及等级进行划分,如加大对新工程、新项目的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特种作业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器具的操作前进行必要的自检,对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工程组织、现场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实时监测等,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审,满足工程现场安全施工的要求。

2.2 强化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及管理措施

危险源的合理控制和有效监督是确保公路安全施工的重心,为此,建立科学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从危险源系统的构建上,做好各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关键点,结合公路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来最大化的识别和锁定危险源,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及施工控制目标,标明危险源管理相关责任人,从而将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有条不紊的分解下去,提高整个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危险源等级控制体系,从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类上,做好危险源等级管理与防控体系,对于难以控制的重大危险源,要从根本上划分职责,建立重大设备、重大安全隐患应急防范措施,定期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并在施工作业班组的日常管理中做好记录;对于一般性危险源,需要从其发生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出发,做好安全控制防范工作,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以防范对人、或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对于具有危险性但可以避免的危险源,要从危险源所在地建立安全施工班组责任目标,强化项目经理的检查力度,开展不定期的业主、监理监督检查,切实从危险源的防范控制上落实安全职责;三是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及管理制度,结合公路工程施工中危险源存在的特殊性和动态性,将危险源进行科学全面的分级、分区管理,并从公路施工实际来贯彻安全等级控制与管理。

对于项目经理部,要从危险源的控制上明确各标段安全等级控制目标,注重日常安全管理与控制,做好记录并及时发现危险源的升级变化,随时做好调整安全等级,以实现科学、及时管理;对于施工企业应该设定危险源等级安全检查表,对于施工中各类环境、条件、控制要求、施工现场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由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等班组安全责任人进行共同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记录在案;对于存在动态性的危险源,通过实施跟踪管理,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复杂状况进行及时监控,如对特别危险的关键点要安全专人进行监督;对于全段危险源要进行分级管理及考核,落实分及控制管理职责,并对相应检查结果建档,切实推动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四是加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特别在公路工程施工班组调换时,要对各段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交底,包括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查,对与之相随的其他危险源进行排查,以满足工程施工交底的安全要求。

3 结论

施工安全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大工程施工危险源的等级划分及分级控制,从全局上确保各施工环节、施工点的安全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树立“安全生产、防范第一”的标高榜样。

参考文献

[1]栾兰.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李作恒.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管理控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靳进钊.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危险源识别及安全评价技术[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3(5)

上一篇:数控插齿机无冲击让刀机构的凸轮轮廓线设计与... 下一篇:探讨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