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小品教父的收藏人生

时间:2022-09-01 03:13:15

从2003年的《足疗》,到2005年的《装修》,再到2008年的《黄豆黄》、《吉祥三宝》……这些由黄宏、巩汉林等大腕主演的、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精彩春晚小品的背后,是被业界称为“小品教父”的著名军旅剧作家王宏。正是他的精彩剧本,才让春晚上的大腕们给观众带来无数欢笑。而对于王宏来说,生命中与小品同样重要的,是20年来痴心不改的收藏。收藏几乎占据了他全部业余生活,也给他带来创作灵感。

享受收藏过程

王宏收藏,是有专项的。只收瓷器,对玉器、家具、金银器等尽量不涉猎。因为他觉得,一个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精通所有的文物门类,也不可能把所有门类的鉴定都搞明白。一个收藏者,用一辈子的时间把一块瓷片搞明白,就是高人,那些~会研究青铜器、一会研究家具、一会研究瓷器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王宏非常享受买东西的过程,享受那种讨价还价的过程,享受那种什么都不买,但是看着芸芸众生,千人千面的过程。“买东西的时候。也是王宏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时候。他说,买东西的时候,你无法选择你要面对的是个什么身份的人,有时候是文物贩子,有时候古玩店主,有农民、官员、学者、画家、大企业老板,等等,有时候,明明是件假东西,你看着对方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与自己的藏品对话

出差十天半月后回家,王宏绝对不是先去看老婆孩子,而是先到书房去看自己收藏的宝贝。虽然是已经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但总是想再看看。玩花乌鱼虫,往往是丧志,只有文物,是蓄志。因为得到一件东西后,肯定是要弄明白它的相关知识,想弄明白,就要看书、查资料,无形当中,就促进了学习。创作小品时候的很多灵感,都是来源于查阅文物资料时候看到的只言片语,或者灵机一动。

泥土与火焰,在一起,居然能够造就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王宏觉得这些瓷器身上有灵气,能够给他的创作带来灵感,甚至保佑他。于是,王宏总是在与自己的藏品对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像神经病一样。

有一段时间,王宏的女儿睡觉的时候总做噩梦,她就对父亲说,同学认为是这些文物放在屋子里的原因,因为这些东西阴气太重。于是。王宏就和这些瓶瓶罐罐对话。他说:

“过去你们都在地摊上,是我把你们请到家里来,给你们洗干净,摆放整齐,你们应该是我的朋友,应该保佑我的家人,不要吓唬我的女儿。”结果,当天晚上女儿睡觉就不做梦了。

青花粥罐体悟人生

王宏真正搞收藏,有近20年的时间了。他说,自己搞收藏,就是玩,喜欢。王宏的第一件藏品,是一件汉代的陶马。那是1991年的时候,认识一个文物贩子。拿来一大批汉陶文物,王宏一眼就相中了其中的一匹陶马。王宏当时的工资是每月197元,而那匹马的价格是1500元。当时,王宏一咬牙,就把这匹马给买了,几个月的工资,就这么交代了,他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走上了收藏“不归路”。刚开始的时候,见什么买什么,老打眼,后来渐渐地摸到了一些门道,看了大量的书籍,收藏知识渐丰,藏品也越来越精。

王宏的收藏以明清民窑瓷器为主,尤其喜欢青花,不大喜欢官窑,他觉得官窑瓷器有些刻板,虽然烧制精细,但对纹饰图案的规矩太多,使作者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民窑瓷器那种随心所欲的画法,那种淳朴而洒脱流杨的、发自内心的创作,时常能令同样从事艺术工作的王宏开启思路。

有一次,王宏买到一只粥罐,上面有盖,两边有耳。罐体的主要纹饰,是一个壮年的琴人,黑发黑髯,身边有一琴童,圆圆的脸蛋,梳两个小抓鬏,天真可爱。琴童正在为主人解包琴的布。粥罐的盖上,依然是这位琴人,但是已然须发皆白,垂垂老矣。老得都睁不开眼的那种样子。但是,身边的小琴童依然青春年少,圆圆的脸带,梳两个小抓鬏,依然是那身衣服,天真可爱,他正在用布把琴包裹起来。画面旁边还有一首诗: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时怀故人,终消劳梦想。这个意思是说,琴人老的时候,已经没有知音了,这琴也就封起来了,不弹了。

但是最令王宏感兴趣的,还是那个小琴童。他认为,这件粥罐的画者,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美学家,琴童永远不老,老去的只是弹琴者本人,而琴童,则是琴的化身,琴,就是艺术的化身――艺术是永远不会老去的,老去的,只有人本身。王宏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经常用这只粥罐来说明什么是艺术、艺术与人的关系。

麒麟小罐打了眼

王宏有个想法,退休之后从自己的藏品中挑选出1 00件大众化的、特色鲜明的,每件藏品写500字的鉴定知识、500字的收藏故事,集结成册,给大众详细讲解应该如何鉴定瓷器,另外与读者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藏过程――王宏的很多藏品,背后都有着很有意思的故事。

例如,有一次,王宏到农村去收货,一天中午,路过一户人家门口,看到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两大盘茄子,不见油星,但是王宏定睛一看,俩大盘子挺好,是仿哥窑的,稀罕物啊。王宏扭身走进院子说:“这俩盘子挺好,能卖给我么?”那家人只顾低头吃饭,说,“不卖不卖。”王宏说,“我给钱啊。”那家人还是不卖。

王宏出得院来,琢磨了一下,就赶往供销社,花160元买了一套108件的瓷器,一大箱子。再次来到那个小院,王宏把108头瓷器,从筷子到勺。一件一件摆在那户家人的炕上,说用这些东西,换那两只盘子行不?家人不住地点头,欣喜地把两只大盘子刷洗干净,用报纸包好,交给王宏。王宏抱着俩大盘子,那叫一个乐啊――当时这两只盘子的价值就在3000元以上,如今价值几万元。

还有一次,是在合肥拍戏,王宏顺便逛了逛合肥的古玩市场,看上了两只麒麟送子小罐,有点脏,但看起来似乎不错,就花800元买了下来。回到宾馆,王宏用牙刷沾上洗发液慢慢刷。刷了半天,终于刷干净了,定睛一看,新的,觉得窝火啊,玩了这多年收藏,一不小心,让这小破罐子打了眼。

王宏到剧组里叫上两个经常在电视剧里饰演反面角色的哥们,又回到了那家古玩店。这俩身材魁梧、肌肉虬结的哥们在门口左右两边叉腰而立。表情沉重,一言不发,过路的人都躲着走。王宏进得店来,把那对麒麟送子罐往桌子上一放,对老板说,“这东西是新的。但是我不退,你也不用给我那800块钱,你要是有同样或者类似的老东西呢,就给我一件。如果没有呢,这对罐子就先存在你这里,过几天我再来找你,我是做生意的,经常来合肥,来你这很方便。”

老板看这阵势,啥也不敢说了,又找了一个青花罐,擦拭干净,请王宏过目。王宏看了看,满意地收下了,带着二位兄弟扬长而去。这只青花罐,王宏至今仍然藏在家中,每次把玩,就想起合肥经历的这段趣事。

王宏说,对于收藏者来说,买到假东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但是弄一件假东西摆在家里,那叫一个别扭,睡不着觉,非得砸了心里才能痛快。但是,这东西摆在家里,怎么砸啊?怎么跟老婆交代?是需要技巧地:哪天等老婆在家的时候,表现得勤快一点,先把地拖几遍,拖得一尘不染,然后拿块小抹布,东擦擦,西擦擦,擦到那件假东西的时候,自己扒拉到地上,啪的一下摔碎了,然后自己做痛苦状。顿足捶胸。老婆会赶紧过来安慰,算了算了,不就几千块钱的东西么,没啥大不了的,别着急上火,回头有机会再淘点好的回来……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葫芦瓶的意外之喜

由于工作的性质,王宏每年有七八个月在外出差,有时候一天能去两个城市。每到一地,王宏必看博物馆,必逛古玩城。有时候买东西买到连回家的火车票钱都没有了,打电话找朋友借钱。有一次,王宏给济南的朋友写了一个剧本,稿费12万元。排练的时候,导演请王宏过去看看,王宏就飞了过去。上午交流了一下,王宏提了点建议,导演说挺好,下午赶紧排。王宏就趁下午排练的时候,到街上转转,这一转就转到了山东省文物总店。进得店来,王宏一眼就盯上了一对青花葫芦瓶。这对葫芦瓶实在是太好了,器型规整,发色纯正,图案精美,画工精湛。王宏再三砍价之下,工作人员说这瓶子仅此一对,折扣有限,不能再降了,12万元是底价。王宏说,12万就12万,你给我留着,我一会过来取。然后赶紧打车回到剧团,找到那位团长,要钱,要稿费。

王宏从来不跟人催稿费,作为多年的好友,那位团长对王宏这次的举动很惊讶:“你干嘛这么着急,你不是还要在济南住好几天呢么,走的时候我把稿费给你,然后再送你上飞机多好,你这拿着钱济南到处转,不安全。”王宏说,“我有事,着急。”团长问:“啥事,要帮忙不?”王宏说,“我看上了一对瓶子。”团长说,“你疯啦,12万买对瓶子,2万我都不买。”王宏说,“你别管,拿钱。”

团长看王宏这么着急,就赶紧取了12万元给他。王宏火急火燎地赶到文物商店。终于在下班关门前买到了那对瓶子,乐颠颠地回到团里,拿给团长看。团长一撇嘴:“啥破玩意,写个剧本好几个月,等于白干。”

王宏回到家的时候,妻子正在厨房做饭,问他:“戏排了没?稿费领了么?”“领了。”“钱呢?”“买了俩瓶子”。瞠啷一声,妻子就把菜刀扔案板上了:“你就不能拿钱,你拿着钱就……”数落了王宏一个小时。

等妻子说完,王宏说,你先别着急,你先看东西好不好,我跟你说,这瓶子……说着,王宏解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盯着这对美仑美奂的瓶子,王宏的妻子看呆了,就说了俩字:“挺值。”

饭罢,灯下拿着放大镜仔细观赏这对瓶子,一摇,瓶子里有响声,显然是里面有东西。找根铁丝,做了钩,伸进瓶口。钩出来两封信,还有大约30张印花税票和一幅扇面。王宏上网一查,这种印花税票现在在收藏市场中每张大约2000元,王宏这下可乐坏了,这瓶子买得确实挺值。再查这幅扇面的作者,查画家查不到,查书法家也查不到,后来终于查到,此人是道光年间泉州一位进士,在当地很有名气。再看两封书信,是民国期间一个和尚写个另一个和尚的,书法很棒。信的内容是,一位和尚要出门远行,拜托另外两位和尚看庙,其中一位和尚在看庙的时候偷走20元大洋及细软若干,剩下那位和尚便修书请远游的和尚赶紧回来,自己好去追索失窃之物。

王宏觉得,这两封信讲述的事件,甚至可以写成一部电视剧。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说,这种在收藏中的偶遇,甚至比收藏中淘到的好东西更有价值。这些偶遇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王宏的创作素材,被写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小品当中。

上一篇:中国历代墨竹画概说 下一篇:黄宾虹:后市升值前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