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感想 5期

时间:2022-09-01 02:49:31

我参加了《雕塑》杂志社举办的第四届雕塑抽象班,不是作为学员,而是作为比利老师的翻译参与的。我认识比利已有3年,算是朋友,我欣赏他这个人,也喜欢他的作品,因此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也有小有名气的各地艺术家。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创作上有所提高,并对抽象艺术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课程共6周,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前两周高强度的理论课程中,学习西方现代雕塑史,从罗丹前后的艺术家到后来的现代、近代艺术家,从形象到观念,从艺术自身的发展到与时代的关联。同学们似乎听得懂了,又似乎不全是。我不仅给学员们翻译语言,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雕塑语言,解释比利老师阐述的真正意思。在整个课程中,我深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对理解西方文化和他们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有很大的距离。学员们在过去的创作中不曾真正了解什么是抽象艺术,什么是雕塑语言。比利老师也认为如果学生能听懂他讲的百分之十他就很满意了,这个课是一个开始,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课下同学们也聚集在一起,聊着对艺术理解、疑问,或感受。

第二周的后期,老师开始让同学们画些创作草图和构思,有的学生机械地把生活中的实物放在创作里,而老师不断地启发学员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要有想象力,要做的不一般,要用雕塑的语言来表达。有时个别学员不能理解体会老师的意图,还会急躁发脾气,然而,比利老师会耐心地在网上寻找对应资料,启发引导每位学员打开思路,而不计较个人的好恶与不礼貌。

四周的实地创作开始了,实习地点是衡水华日铸铜厂,工厂的领导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无偿地给了雕塑班提供了巨大的工作室,配备了工人师傅,提供了工具、材料,帮助焊接架子等等。

面对空旷的教室,大部分的学生头脑中仍然是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比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老厂区观看自然,看周围的一切,他不要学员们只想着雕塑。他对学员们说,忘掉雕塑,去发现你所感兴趣的事物。他指着地上的痕迹、树上的肌理、荷塘中曲卷的荷叶,让学员们欣赏,看到它们的独特性,或像蚂蚁一样近距离地去观察。

他等待着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从不把个人的爱好审美取向强加在别人身上,鼓励学员进行大胆的尝试。之后,他又具体指导如何转换成雕塑的语言来表达。

同学们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从开始的迷茫纠结到逐渐有了一些头绪,到后来作品越做越多,几近疯狂。本来规定每人做3件,有些学员一人就做了七八件,最终做出了四十多件作品。大家都希望在这短短的4周内,多实践,多听一听老师的指导。

学员们大量的作品要铸铜,从做模到铸出着色需要15天,而学员不断增加的作品给铸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翻模,灌蜡,修模,铸造,焊接,着色,工人们加班加点来保证按时举办展览,经常干到半夜。最后,华日铸铜厂的师傅们仅仅用了10天就给完成了,赢得了学员们的感动与敬佩。

最终,展览如期开幕了。邀请来的雕塑界嘉宾以及社会各方给与了极高的认可与赞许,但是比利老师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学员们的实践会对雕塑有更深的认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学员们的作品质量极高,有的后来参加了其他展览并获奖。其中,綦明的《舟行山水间》还入选了全国美展。

雕塑训练班结束了,它为中国的雕塑事业填补了现代主义这一课,学员们会像种子一样在中国的各地成长,开花结果并影响着周围更多的艺术家。

在整个课程中,我也从比利老师那里学到许多,比如他的为人,他的教学方法、理念,我也会应用到我以后的教学中去。

上一篇:奔赴大海的群山 下一篇:十字路口的交汇与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