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煤炭进口为哪般

时间:2022-09-01 01:56:53

限制煤炭进口为哪般

记者:据报道,因为出现价格倒挂,进口煤炭比国产煤炭更便宜,国内企业大量进口国外煤炭,国家能源局正在就限制煤炭进口在业内征求意见,拟对进口设定门槛。怎么看这事?

胡释之:这种做法很匪夷所思。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就铿锵有力地说过,“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这个命题是非常明白的;费心思去证明它,倒是一种滑稽的事情。”作为本该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重的政府部门,能源局为什么要出手限制人民大众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能源?为什么要试图妨碍人民大众的利益?

能源局按理该干啥?就是帮助减少各种能源市场的限制,让人民大众尽可能通过市场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能源。比如促进各种能源关税的减免,比如如果有哪个国家要对中国实施煤炭禁运,限制他们国家的能源企业出口煤炭给中国,那能源局就要想办法去严正交涉,让对方放弃这种愚蠢的反市场行为,搬除阻碍能源贸易的石头。

能源局最不该干的是什么?就是去增加对市场的限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对方没有对我们限制出口,我们自己主动通过限制自己进口来伤害自己,还有比这更匪夷所思的吗?

记者:说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煤炭企业。怎么看这个理由?

胡释之:有哪个进口商用暴力阻止国人购买国产煤了吗?有的话,那是该对国内煤企的平等交易权进行保护,不让其侵害。保护的意义就在于此,而且仅在于此。相反,若是不正当地限制进口商,限制国人购买外国煤,那就不是在保护国内煤企的平等交易权,而是在赋予其特权。

这种贸易“保护”的逻辑是很可怕的,说严重点,其实就是一种把国人当奴隶的逻辑: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你就只有买中国货的自由,你就没有买外国货的自由;因为你是中国人,所以你就只有买国产煤的自由,你就没有买外国煤的自由。你说受到太多这种“保护”能激发你的爱国心和自豪感吗?

记者:但国内煤企若是在商业竞争中溃败了,这难道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吗?

胡释之:只有错把手段当目的才会觉得这是个严重问题。你想,煤炭企业的生存价值在哪?和任何企业一样,在于它能生产出客户愿意花钱买的东西,在于它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企业自身也就得以生存。而不是说因为你叫中国企业你就有了脱离客户而存在的内在价值。如果企业不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不能盈利,那就要亏损,要倒闭。任何企业都得接受这生存检验。

所以重要的是活着的企业是否给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某个企业自身是否活着。有的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了,倒闭了,但给客户创造了更高价值的企业活下来了,竞争的目的就达到了。相反,不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哪怕表面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更不能说为了让企业看起来活着,不但不要它创造价值,反倒向它不断输送价值,让它去消耗掉,甚至不惜牺牲客户的利益去维持它的生存,这显然本末倒置。

就好比你花钱去一家餐馆吃饭,你不是去当慈善家,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吃好,这也是这家餐馆的厨师和服务员存在的价值。但不能反过来说,为了能让这家餐馆的厨师和服务员有工作,为了让他们有钱赚,不管好不好吃,你都必须去这家餐馆吃饭,这就太滑稽了。

记者:对煤炭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是不是在新增行政审批?

胡释之:这是很显然的。所谓门槛,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事前审批。而取消审批就是取消各种人为门槛。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减少审批(尤其是中央部委的审批),并承诺不再新设审批,把这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这是很得要领的举措,影响深远。而煤炭进口新设门槛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显然是在加剧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部门又成了少数生产企业的利益代言人。

这样一来,政府权力就会越来越介入商业领域,而不是越来越和商业分开,腐败啊、走私啊等等问题就会滋生出来。这是逆潮流而动,走倒退的路。这会导致企业越来越依赖政府,一竞争失败就都想着怎么去“游说”政府,让政府去帮着把竞争者赶跑或挡在门外。企业都一门心思想这些歪门邪道,那整个市场环境就乱了,不再是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而是商业变得越来越政治化,越来越反商业。术业有专攻,在这种恶性竞争的“优胜劣汰”下,只会是那些最不能取悦客户却最能取悦官员的企业得以存活。

(摘自《凤凰财经》)

上一篇:爱情三宗罪 下一篇:干爹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