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代谢综合征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1 01:16:24

农村妇女代谢综合征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河南省选择两个农村自然村,以村(组)为单位,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的女性居民,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测的方法调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 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为15.30%,标化患病率为10.77%。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研究对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病率高于初中以上。结论 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在农村地区已趋于严重,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加强代谢综合征的宣传教育,做好有效的预防。

[关键词] 成年女性;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 R5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82-03

Prevalence of Rural Wo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XU Dongmei* FENG Caiying SUN Lihuan

Department of Health,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offemales in the rural area and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tabolic syndrome. MethodsFemales aged over 18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randomly by cluster sampling technique from two rural communities.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questionnaires,physical measurements and biochemical detection in the females. ResultsThe crude prevalence rate and age-adjusted prevalence rat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ere 15.30% and 10.77%,respectively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Metabolic syndrome was more prevalent in females at above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level than in those at below that level. 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rate of metabolic syndrome offemales has reached an epidemic level.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metabolic syndrome are eagerly needed in rural area in China.

[Key words]Adult female; Metabolic syndrome; Prevalence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谢方面的异常[1]。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本病统一命名为“代谢综合征”,正式确定其为一组相对独立的代谢紊乱疾病[2]。近年来,MS的发病率在全球呈迅速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甚至呈现流行特征[3]。在美国,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已达20%[4];而北京2004年调查显示女性MS患病率为13%[5]。本研究于2007年8月和2008年3月分别对河南省两个农村自然村18岁及以上的女性居民MS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8月和2008年3月在河南省选择两个农村自然村,以村(组)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的女性居民共579人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化调查方法,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体力活动状况等)、慢性病史及用药情况、家族史。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测量时按照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中的推荐方法[6]。血压测量采用美国心脏学会推荐方法[7];禁食12h后取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进行生化检测,检测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3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MS诊断标准[8],中心性肥胖(腰围:女性≥80cm)伴以下至少两项者:TG≥1.7mmol/L或已服用降脂药治疗者、HDL-C

1.4 全身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参考国际生命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分别以BMI≥24.0和BMI≥28.0为判断超重和全身性肥胖的界值[9],即:BMI

1.5 质量控制

(1)调查人员为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合格后按调查项目进行分组;(2)调查现场均设有项目复核人员,对每一份问卷当日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1.6 统计学处理

(1)用Epidata3.12录入数据,每份调查问卷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录入员进行双遍录入,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核查检验;(2)使用SA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数值变量以(χ±s)表示;分类变量以相对数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采用趋势检验方法分析。年龄标化患病率使用的标准人口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

共调查研究对象579人,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47.54岁;平均身高为155cm,平均体重58.73kg。见表1。

2.2 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

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的粗患病率为15.30%,标化患病率10.77%。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Z=4.78,P

2.3 不同年龄组各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HDL-C的患病率分别为53.39%、11.83%、24.87%、33.22%、1.39%,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49%、10.74%、15.70%、27.13%、1.34%。由表3可见,女性在70~年龄组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为最高。研究对象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有升高的趋势(Z=3.44,P

2.4 不同年龄组MS组分患病情况

研究对象不同年龄组无异常组份率、任两组份异常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诱发了代谢性疾病的高患病率。本研究人群MS的粗患病率为15.30%,标化患病率10.77%,稍低于2002年上海市成人女性MS标化患病率(23.45%)和Gu D等人的研究结果(女性17.8%)[10],明显高于Weng X等人的研究结果(女性9.7%)[11]。提示本研究人群中MS患病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所采用的诊断标准、研究人群的年龄构成、研究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不同等。

本研究中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70~年龄组患病率为各年龄段最高,提示中老年女性人群仍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报道老年女性绝经期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12],肥胖增多,且绝经后女性糖耐量下降[13]。

本研究显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低于初中以下,提示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意识越强,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调查结果可知,该调查农村地区MS患病情况趋于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地区中老年女性的宣传教育,引起她们的重视,加强她们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及时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做好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金来,郝宝顺,朱承明,等. 代谢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聚集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3-65.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1. Diagnos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Geneva[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52.

[3] 刘超. 代谢综合征――回顾与展望[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0):1581-1584.

[4] Park YW,Zhu S,Pala L,et al. The metabolic syndrome: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 findings in the US population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4[J]. Arch Intern Med,2003,163(5):427-436.

[5] 李建民,王抒,曾平. 北京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基线调查[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2):217-22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征预防控制指南(试行)[R].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23.

[7] Perloff D,Grim C,Flack J,et al. Human 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by sphygmomanometry[J]. Circulation,1993,88(5):2460-2470.

[8]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he IDF consensus world wide defini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Disponible en:www.省略.

[9]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10] Gu D,Reynolds K,Wu X,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 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 Lancent,2005,365(9468):1398-1405.

[11] Weng X,Liu Y,Ma J,et al. An urban-rural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Eastern China[J]. Public Health Nutr,2007,10(2):131-136.

[12] Lapidus L,Lindstedt G,Lundberg PA,et al. Concentrations of sex-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and corticosteroid binding globulin in serum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to 12-yea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overall mortal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Clin Chem,1986,32:146-152.

[13] 关绍晨,汤哲,吴晓光,等. 北京城乡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3):219-221.

(收稿日期:2009-10-21)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 下一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