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研究

时间:2022-09-01 12:12:28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结合某市政软基处理工程,介绍了粉喷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粉喷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并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粉喷桩;路桥过渡段;软基处理;施工质量

1 工程概况

某市政桥梁工程项目线路范围内存在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填土、膨胀土和软(弱)土,其中填土根据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不同可分两类:1层素填土;软(弱)土主要为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局部路段为软塑状粉质黏土;膨胀土主要为3层粉质黏土主要分布于岗地地区。

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腐植物,局部夹粉土,切面无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属高压缩性地基土。厚度: 1.00~15.20m,层底埋深: 2.80~23.60m。[fa0]=50 kPa~70kPa,qik=15 kPa~25kPa。

3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褐黄色,硬塑为主,含少量Fe,Mn质结核及浅灰色高岭土团块,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属中偏低压缩性地基土。厚度:0.40~8.40m,层底埋深:1.40~17.00m。[fa0]=220kPa~250kPa,qik=68kPa~70kPa。

经专家研究决定,桥梁的桥头段该路段采用粉喷桩进行软基处理。桥头段为50m,桩间距为1.3m,呈梅花形布置;过渡段为20m,桩间距为1.5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采用2层土工格栅与一般路段过渡,土工格栅铺设长度为20m,其中10m伸入过渡段内,土工格栅采用双向,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13%。桥头段采用超载预压,预压期为9个月;20m过渡段采用等载预压,预压期为6个月。

桥头处粉喷桩纵向处理至台前1.5倍的桥台高度外不少于1排桩,横向处理至路堤边坡坡脚外不少于1排桩。

图1粉体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

2 工程施工管理

2.1 施工设备

液压步覆式PH-5粉喷桩机2台、空压机2台,灰罐机2台,桩机功率55kw/台,空压机功率为22kw,风量3m3/min,压力为0.3~0.5MPa。辅助设备:电焊机、氧割机、J6经纬仪、激光测距仪。

2.2 施工过程

2.2.1 按照粉喷桩的工艺试桩确定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粉喷桩的施工。施工地段施工前应进行清表处理,低洼地段应先用土填平,再进行粉喷桩的施工。

2.2.2 粉喷桩的施工工艺为:粉喷桩机就位搅拌下沉至桩底钻头反转(喷粉)提升至距地面30cm处停喷复搅至桩底钻头反转提升至地面关闭粉喷桩机移至下一桩点。

为了确保粉喷桩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为保证粉喷桩强度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每延米水泥用量55kg,最低不得少于54kg。

(2)施工所用袋装水泥要垫高覆盖,严禁雨淋、受潮,以免影响粉喷效果。

(3)每一台粉喷桩机均配备水泥电子计量装置,对水泥的粉喷量全过程记录、并进行打印,同时现场技术员、监理人员全过程旁站检查,防止因水泥用量不足而影响桩体质量。

(4)根据设计桩长,派专人进行成桩搅拌时间的记录,误差不得超过5S。

(5)为确保桩身质量,对于桩身上部1/2桩长或不小于8m的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复搅以便使桩体质量上下均匀一致。

2.3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3.1 粉喷桩测量定位要准确,桩机就位后,一定要进行水平调整,以避免施工中桩径倾斜。

2.3.2 由于粉喷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试验桩的施工工艺以及工艺参数严格控制:桩机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灰压力、水泥用量、喷灰时间、复搅速度、复搅深度、复搅时间。

2.3.3 用于粉体搅拌桩的水泥为干粉,桩径50cm,设计水泥喷入量50~60kg/m。粉喷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对场地的成桩经验和各种技术参数,掌握下钻及提升的困难程度,确定合适的处理措施,标定输灰泵的输灰量,粉体经输灰泵到达搅拌机喷灰口的时间以及预搅下沉速度、喷粉搅拌提升速度、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

2.3.4 几个允许偏差值

(1)水泥用量的误差不得大于1%;

(2)为保证搅拌的垂直度,应注意起吊调和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

(3)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

(4)搅拌机下沉或提升的时间有专人记录,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

(5)成桩七天后,应进行开挖检查,观测桩体成型情况及搅拌均匀程度,成桩28天后应进行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抽检桩数的频率为2%,但最小不得小于5根。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28天龄期)不低于1.0Mpa。

2.4 质量保证措施

合格的粉喷桩应该是灰土搅拌比较均匀,无粉料集中现象;外观整齐匀称,无明显凸凹存在;桩的表面成形较好,呈钻头叶片搅拌上升的螺旋状痕迹;终粉施工桩顶标高应相差不大,具有桩顶平齐,无缺块现象;设计桩顶截断面(永久性桩顶截面)比较平整,无松土上浮现象。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2.5.1 所用的固化剂和各种掺合料必须符合标准,不允许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过检查和试验,当确认符合要求时始可使用。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严防使用吸水受潮、过期、某引起有害元素超标的水泥。

2.5.2 施工工艺控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组织施工,钻进速度、提钻速度、喷灰量以及施工布置等,均要按设计要求的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设专职人员负责质量检查,并做好施工记录。

2.5.3 成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停机,使成桩工艺中断时,当搅拌机重新起动时,为防止断桩,均应将搅拌机下沉0.5m再继续制桩,且喷灰量≥60kg。

3 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路段的监测,表明桥头处路面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未出现桥头跳车现象,达到了设计要求,由此可供类似地区的粉喷桩复合地基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9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上一篇: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浅议计缴个人所得税时的常见问题